入党政审通常在支部大会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决议后结束,标志着党组织对发展对象政治历史和表现的审查工作基本完成。以下是入党政审的主要步骤和关键节点:
- 1.政审的启动与准备政审工作通常在党支部确定发展对象后启动。党支部会指派专人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政审的第一步是收集相关材料,包括发展对象的个人自传、亲属信息以及主要社会关系的详细资料。这一阶段的关键是确保材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后续审查奠定基础。
- 2.政治审查的实施政审的核心是对发展对象进行政治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人政治历史审查:审查发展对象本人是否有过违法犯罪记录或不良政治行为。家庭成员及主要社会关系审查:了解其家庭成员和主要社会关系的政治情况,确保没有重大政治问题。现实表现考察:通过与同事、邻居等相关人员的谈话,了解发展对象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
- 3.政审材料的整理与上报政审完成后,党支部需要将所有审查材料进行整理,形成完整的政审报告。政审报告应包括发展对象的个人情况、政审过程、审查结果以及党支部意见等内容。整理完成后,政审报告将上报上级党组织进行审核。这一步骤的关键是确保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遗漏重要信息。
- 4.上级党组织的审核与反馈上级党组织收到政审报告后,会对材料进行详细审核。审核过程中,上级党组织可能会就某些问题进行进一步调查或要求补充材料。审核完成后,上级党组织会向党支部反馈审核意见。如果审核通过,政审工作基本结束;如果存在问题,党支部需根据反馈意见进行整改或补充调查。
- 5.支部大会的决议在政审通过后,党支部将召开支部大会,讨论并表决是否接收发展对象为预备党员。支部大会的决议是政审工作的最终环节,标志着党组织对发展对象政治历史和表现的全面审查结束。决议通过后,发展对象将正式成为预备党员,进入预备期。
入党政审在支部大会通过接收预备党员决议后结束。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发展对象政治历史和表现的严格审查,也是党组织确保党员队伍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政审,党组织能够全面了解发展对象,确保其符合党员的标准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