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
离职后查出职业病的,劳动者仍有权要求原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以下是具体分析及操作建议:
一、法律依据与责任承担
-
职业病与工作因果关系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五十五条,职业病由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导致,即使劳动者已离职,只要职业病与工作存在因果关系,原公司仍需承担赔偿责任。
-
赔偿范围
包括医疗费用、康复费用、伤残津贴、工伤待遇等。若原公司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相关费用由公司全额承担。
二、操作步骤与注意事项
-
职业病诊断与鉴定
-
需向具备资质的职业病诊断机构申请鉴定,且诊断机构资质应不低于原鉴定单位。
-
鉴定流程包括提交申请、专家评审、出具《职业病诊断鉴定书》等。
-
-
工伤认定申请
-
职工或近亲属可在诊断/鉴定后1年内向社保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
若单位未在规定时间内申请,可自行申请。
-
-
与原公司协商或仲裁
-
持有《职业病诊断证明书》等材料,可向原公司协商赔偿。
-
若协商失败,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仲裁不服可提起诉讼。
-
三、特殊情况说明
-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诊断 :若在离职前已进行离职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检查期间劳动合同可中止或终止,不影响后续赔偿权益。
-
新单位责任 :若离职后从事的职业病与原单位无关,可向新单位主张赔偿;若新单位存在职业病危害且未采取防护措施,可能需承担相应责任。
四、时效性要求
- 职业病诊断申请时效为1年,工伤认定申请时效为1年(自诊断/鉴定之日起计算)。超过时效可能影响赔偿申请。
建议劳动者及时收集医疗证明、诊断报告等材料,并咨询专业律师制定**策略,以保障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