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权威资料,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七大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环境因素:
-
生产性粉尘危害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
生产性毒物危害
涉及铅、汞、砷、苯及苯系物、氯气等,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引发中毒或慢性疾病。
-
物理因素危害
-
噪声与振动 :长期暴露损害听力,引发噪声性耳聋;
-
辐射 :包括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如X射线),可能导致皮肤损伤或癌症;
-
高温与低温 :极端温度引发中暑、低体温症等。
-
-
生物因素危害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病原体,通过空气、接触或食物传播,可能引发传染病。
-
化学物质危害
除上述毒物外,还包括氨、二氧化硫、氰化氢等刺激性或窒息性气体,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接触危害健康。
-
环境因素危害
包括烟尘、粉尘、有害气体等环境条件,长期暴露可能引发呼吸系统疾病或职业病。
-
职业病危害
由特定有害因素长期接触导致的疾病,如尘肺病、职业性皮肤病等,需通过职业健康检查早期发现。
防护建议 :针对不同危害采取针对性措施,如佩戴防护装备、改善通风、控制作业时间等,以降低健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