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职业病危害及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三类,具体如下:
一、化学危害因素
-
有毒气体
-
硫化氢 :中毒临界值低(10×10⁻⁶ LFL),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表现为呼吸困难、昏迷。
-
苯及芳香烃 :中毒临界值更低(10×10⁻⁶ LFL),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血液病变等。
-
其他气体 :包括一氧化碳(50×10⁻⁶ LFL)、氨气、甲烷等,分别导致窒息、呼吸道刺激等。
-
-
化学物质
-
酸类物质 :如氢氟酸、盐酸、硝酸等,具有强腐蚀性,可能引起皮肤灼伤、呼吸道刺激。
-
石油烃 :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皮炎、黑皮病等皮肤问题。
-
二、物理危害因素
-
噪声
-
来源包括泵车、设备振动等,长期暴露可导致听力下降、耳鸣、手部振动病等。
-
工作场所噪声限值通常不超过85分贝。
-
-
振动
- 来自重型设备,可能引发手臂振动病、手部疲劳损伤。
-
辐射
- 包括X射线、紫外线等,长期接触可能增加皮肤癌、白血病风险。
三、生物危害因素
- 细菌/寄生虫 :如结核杆菌、蛔虫等,可能通过呼吸道或皮肤感染引发疾病。
四、其他因素
-
不良气象条件 :高温、高湿、低温等可能引发中暑、冻伤等。
-
粉尘 :如电焊尘、煤尘等,长期吸入易导致尘肺病。
预防措施建议
-
工程控制 :改进设备设计,减少噪声和毒物泄漏,设置防护带和吸声材料。
-
个人防护 :配备隔音耳塞、防护面罩,定期进行听力检查。
-
健康监测 :开展职业性体检,重点关注血液指标和听力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