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化学、物理、生物及劳动和环境相关因素:
一、按来源分类
-
生产过程相关
- 包括粉尘(如煤尘、石棉尘)、化学毒物(如汞、苯)、噪声、振动等。
-
劳动过程相关
- 如劳动强度过大、不合理的工作制度、长时间单调作业、夜班等。
-
作业环境相关
- 涉及自然环境(高温、高湿、辐射)和人工环境(照明不良、通风不畅)。
二、按性质分类
-
化学因素
- 包括粉尘(煤尘、石棉尘)、化学毒物(铅、苯、氰化氢)、刺激性气体(氯、二氧化硫)等。
-
物理因素
- 如噪声、振动、辐射(X射线、紫外线)、极端温度(高温/低温)等。
-
生物因素
- 致病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寄生虫(如布鲁氏菌)、真菌等。
-
其他因素
- 包括国家政策、经济水平、生态环境等宏观因素。
三、其他常见因素
-
放射性因素 :如X射线、γ射线(常见于医疗设备)。
-
特殊环境因素 :如高气压、高湿环境(常见于化工、食品加工行业)。
注 :职业有害因素的识别需结合具体行业和作业环境,例如矿井易出现粉尘和有害气体,电子厂则侧重噪声和辐射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