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10大类。这些因素可能引发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或听力损伤,需通过源头防控、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等多层次手段降低风险。
-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氨气)和粉尘(矽尘、石棉尘等)。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毒或尘肺病,常见于化工、采矿等行业。 -
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振动、辐射(如X射线)等。例如高强度噪声可能引发职业性耳聋,高温作业易导致中暑。 -
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布鲁氏菌等病原体,多见于农业、医疗领域,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 -
劳动过程因素
长时间不良体位、高强度劳动或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疾病或职业紧张。 -
生产环境因素
厂房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等,如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增加有害气体积聚风险。
提示:企业需定期检测危害因素浓度,劳动者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并参与职业健康检查,从源头减少职业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