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属于职业危害因素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可能损害劳动者健康的各种有害因素,主要包括粉尘、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10大类​​。这些因素可能引发职业病,如尘肺病、职业中毒或听力损伤,需通过源头防控、工程措施和个人防护等多层次手段降低风险。

  1.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氨气)和粉尘(矽尘、石棉尘等)。长期接触可导致中毒或尘肺病,常见于化工、采矿等行业。

  2. ​物理因素​
    噪声、高温、振动、辐射(如X射线)等。例如高强度噪声可能引发职业性耳聋,高温作业易导致中暑。

  3. ​生物因素​
    炭疽杆菌、布鲁氏菌等病原体,多见于农业、医疗领域,可能引发感染性疾病。

  4. ​劳动过程因素​
    长时间不良体位、高强度劳动或心理压力,可能导致肌肉骨骼疾病或职业紧张。

  5. ​生产环境因素​
    厂房布局不合理、通风不良等,如密闭空间作业可能增加有害气体积聚风险。

​提示​​:企业需定期检测危害因素浓度,劳动者应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并参与职业健康检查,从源头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本文《哪些属于职业危害因素》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572124.html

相关推荐

职业危害七大类

根据权威资料,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七大类,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及环境因素: 生产性粉尘危害 包括矽尘、煤尘、石棉尘、电焊烟尘等,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等职业病。 生产性毒物危害 涉及铅、汞、砷、苯及苯系物、氯气等,通过呼吸道、皮肤或消化道侵入人体,引发中毒或慢性疾病。 物理因素危害 噪声与振动 :长期暴露损害听力,引发噪声性耳聋; 辐射 :包括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和电离辐射(如X射线)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的来源有哪三方面

职业危害的来源主要分为​​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 ​三大类,涵盖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生物感染等直接威胁,以及不合理工时、高强度作业等间接风险。以下是具体分析: ​​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 ​:如铅、汞、砷等生产性毒物,以及矽尘、石棉尘等粉尘,长期接触可能导致中毒或尘肺病。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噪声、振动、辐射等,可能引发中暑、听力损伤或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三个方面:工作环境、劳动过程和工作时间。 工作环境 : 物理因素 :如噪声、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等,这些因素可能对劳动者的听力、平衡感、体温调节等产生负面影响。 化学因素 :包括各种有害化学物质,如重金属、有机溶剂、酸碱物质等,长期接触可能引发中毒或职业病。 生物因素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可能通过空气、水源或接触传播,导致感染或其他健康问题。 劳动过程 :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分为哪四大类答案

职业危害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涵盖化学、物理、生物及时间因素: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氯气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煤尘、硅尘、水泥粉尘等)。这类因素常通过空气、原料或产品接触人体,引发中毒、窒息等危害。 物理因素 涉及噪声、振动、辐射(非电离/电离)、高温及低温等。例如,机械噪声、高温炉作业、X射线辐射等,长期暴露可能导致听力损伤、职业性皮肤病或辐射病。 生物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种类哪4大类

粉尘、化学、物理、生物 职业危害种类可根据其性质和来源进行划分,综合权威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四大类: 一、粉尘类 包括金属粉尘(如铅尘、锰尘)、无机粉尘(如硅尘、石棉尘)及有机粉尘(如电焊烟尘、铸造粉尘)等。长期吸入可导致尘肺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化学因素类 涉及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氯气)、化学物质(如重金属铅、汞)、酸碱类物质等。接触后可能引发中毒、皮肤疾病或致癌风险。 三、物理因素类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职业有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五类,涵盖化学、物理、生物及劳动和环境相关因素: 一、按来源分类 生产过程相关 包括粉尘(如煤尘、石棉尘)、化学毒物(如汞、苯)、噪声、振动等。 劳动过程相关 如劳动强度过大、不合理的工作制度、长时间单调作业、夜班等。 作业环境相关 涉及自然环境(高温、高湿、辐射)和人工环境(照明不良、通风不畅)。 二、按性质分类 化学因素 包括粉尘(煤尘、石棉尘)、化学毒物(铅、苯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三要素

职业危害三要素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具体如下: 一、物理因素 常见类型 :高温/低温、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 危害表现 :高温易引发中暑、低温导致冻伤;噪声可致听力损伤;电离辐射可能引发肿瘤 二、化学因素 主要来源 :生产性毒物(如铅、汞、苯)、粉尘(如矽尘、煤尘)、有害气体(如氯气、二氧化硫) 健康影响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什么

职业有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或劳动过程中 ‌可能对劳动者健康产生‌直接或潜在危害 ‌的各类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人体工效学及心理社会因素 ‌等类型,需通过防护措施和定期监测降低风险。 ‌物理因素 ‌涵盖异常温度、噪音、振动、辐射(如电离辐射、紫外线)、不良照明等。例如,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高温作业可能引发中暑。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

2025-05-06 资格考试

四大危害因素是指哪四个

​​四大危害因素是指人身安全、财产安全、社会安全和国家安全​ ​,这些因素直接影响个人、家庭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人身安全​ ​关乎生命与健康,​​财产安全​ ​涉及物质保障,​​社会安全​ ​维系公共秩序,​​国家安全​ ​则是国家存续的根本。 ​​人身安全​ ​:包括生命、健康及人身自由面临的威胁,例如犯罪、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强化个人防护意识与完善应急体系是关键。 ​​财产安全​

2025-05-06 资格考试

公司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公司主要职业危害因素有哪些? 职业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员工健康和安全造成负面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心理和社会因素。 这些因素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状态和工作效率。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 1.物理因素:噪音:长期暴露在高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失、头痛和压力增加。常见的噪音源包括机器运转、交通工具和建筑施工。振动:长时间接触振动设备

2025-05-06 资格考试

以下选项不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心理因素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化学因素 如粉尘、有毒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等,例如生产性粉尘、二氧化硫、苯等。 物理因素 包括高温、噪声、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振动等,例如车间高温环境、电焊弧光、噪音污染等。 生物因素 如细菌、病毒、真菌等生物性病原体,例如职业性传染病、真菌感染等。 不属于职业病危害因素 的是 心理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分几类

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以及其他因素 。以下将分点详细阐述各类危害因素的特点及其影响。 1. 化学因素 化学因素是职业危害中最常见的一类,包括各种有毒有害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能以气体、蒸汽、粉尘或烟雾的形式存在,对劳动者健康造成直接威胁。例如,苯、甲醛等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可导致职业中毒或慢性疾病。 2. 物理因素 物理因素主要指工作场所中存在的物理性危害

2025-05-06 资格考试

以下哪个不是职业危害因素

根据《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职业健康标准,职业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物理、生物三类。以下是具体分析: 职业危害因素分类 化学因素 :如粉尘、毒物、甲醛等有害化学物质。 物理因素 :包括噪音、高温、振动、辐射(如红外线、电弧光)等。 生物因素 :如细菌、病毒(如森林脑炎病毒)等。 不属于职业危害因素的选项 心理因素 :如工作压力、紧张、视觉疲劳等,不属于《职业病防治法》明确规定的职业危害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油田职业病危害及危害因素

油田职业病危害及危害因素主要包括化学、物理和生物三类,具体如下: 一、化学危害因素 有毒气体 硫化氢 :中毒临界值低(10×10⁻⁶ LFL),可导致急性中毒甚至死亡,表现为呼吸困难、昏迷。 苯及芳香烃 :中毒临界值更低(10×10⁻⁶ LFL),长期接触可能引发白血病、血液病变等。 其他气体 :包括一氧化碳(50×10⁻⁶ LFL)、氨气、甲烷等,分别导致窒息、呼吸道刺激等。 化学物质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辨识清单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清单是系统识别工作场所健康风险的核心工具,‌关键价值在于明确化学性、物理性、生物性及人机工程学四类危害因素,并通过动态更新机制保障预防措施精准性 ‌。 ‌1. 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辨识 ‌ • ‌化学性因素 ‌:包括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有毒物质(苯、甲醛)及刺激性气体(氯气、氨气)。 • ‌物理性因素 ‌:涵盖噪声、高温/低温、振动、非电离辐射(紫外线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哪些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可能对劳动者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的各类因素 ,这些因素广泛存在于不同行业和工种中,主要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四大类。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企业和员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职业健康。 1.物理因素:噪声:长期暴露于高强度噪声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损伤甚至永久性耳聋。常见的噪声源包括机械加工、机场地勤等。振动:手持振动工具或长期处于振动环境中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向哪个部门申报

在探讨职业病危害因素申报的问题时,关键点在于识别并准确向所在地县级或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进行申报 ,这不仅是法律规定的义务,也是确保企业合规经营、保障员工健康的重要措施。对于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企业来说,及时、如实地完成这项工作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罚款,并有助于构建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 了解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义至关重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损害的各种因素,包括化学、物理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

职业危害因素的识别是通过系统化方法(如类比法、工程分析法等)确定工作场所中可能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涵盖化学、物理、生物及劳动过程等多类风险,需结合国家标准和实际检测综合筛选重点评价对象。 常见识别方法 类比法 :参照类似项目快速识别风险,需注意项目间差异修正。 工程分析法 :通过工艺流程和材料分析精准预测危害,适合新型项目。 检查表法 :逐项排查确保全面性,但需针对不同项目定制检查表。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分为

生产过程、劳动过程、生产环境 职业危害因素按来源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指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包括: 化学因素 如生产性毒物(铅、汞、砷等)、生产性粉尘(煤尘、水泥粉尘等); 物理因素 包括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如红外、紫外辐射)和电离辐射(如X射线); 生物因素 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等传染性病原体。 二、劳动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于哪些方面

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涵盖生产过程、劳动条件及环境因素: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砷、氰化氢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粉尘等)。 物理因素 :涵盖噪声、振动、高温、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及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 生物因素 :如接触致病微生物(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或寄生虫。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2025-05-06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