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来源于以下五个方面,涵盖生产过程、劳动条件及环境因素:
-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
化学因素 :包括生产性毒物(如铅、苯、砷、氰化氢等)和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煤尘、石棉粉尘等)。
-
物理因素 :涵盖噪声、振动、高温、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红外线)及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
-
生物因素 :如接触致病微生物(布鲁氏菌、炭疽芽孢杆菌)或寄生虫。
-
-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包括劳动组织不合理(如强度过大、姿势不当)、精神压力大或生产定额不科学,导致身体过度疲劳或器官损伤。
-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涉及自然环境(如高温、高湿、高气压)及厂房布局不合理,或存在环境污染(如通风不良、辐射源暴露)。
-
其他有害因素
包括职业活动中产生的放射性物质(如CT机X射线)、特殊化学品(如含氟塑料)或新出现的职业危害。
总结 :职业病危害因素来源广泛,需从生产工艺、劳动条件、环境及特殊物质等多维度进行防控。用人单位应定期检测评价,保障劳动者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