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法》2024年版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实施,此次修订强化了职业病预防、控制和管理的多项关键措施,旨在更好地保护劳动者健康权益。以下是新版《职业病防治法》的几大亮点:
一、扩大职业病范围,覆盖更全面
新版《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的定义和范围进行了扩展,将一些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危害纳入其中。例如,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长期使用电脑和电子设备导致的视力问题、颈椎病等被正式列入职业病目录。新版法律还关注到心理健康的职业影响,将工作压力导致的心理问题纳入职业病范畴,体现了对劳动者身心健康的全面保护。
二、强化用人单位责任,明确法律责任
新版法律进一步强化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主体责任,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预防、控制和管理方面的具体义务。用人单位需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定期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评价,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法律还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对未履行法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将处以更高额度的罚款,甚至吊销其营业执照。
三、加大劳动者权益保护力度
新版《职业病防治法》更加注重劳动者权益的保护,赋予劳动者更多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用人单位需定期向劳动者告知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检查。劳动者有权拒绝在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的情况下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法律还规定了劳动者在职业病诊断和治疗过程中的权益保障,确保他们在患病后能够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和相应的经济补偿。
四、推进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
为了提高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新版法律强调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用人单位需建立职业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及时记录和更新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数据和职业病病例信息。政府部门也将建立全国统一的职业病防治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和动态监管。这将有助于更快速地识别和控制职业病风险,提高整体防治水平。
五、加强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
新版《职业病防治法》还强调了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的重要性,要求用人单位定期组织职业病防治知识培训,提高劳动者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培训内容应包括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等方面的知识。通过教育和培训,劳动者能够更好地保护自身健康,减少职业病发生。
2024年版《职业病防治法》在职业病范围、用人单位责任、劳动者权益保护、信息化建设以及职业健康教育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升级和完善。这不仅有助于更好地保护劳动者的健康权益,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更明确的法律指引,推动职业病防治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