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是维护统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必须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理恰当、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以下是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主要步骤和要求: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步骤
- 立案调查:统计执法检查机构对发现的统计违法线索或材料进行初步审查,认为应予立案的,填写立案呈批表,报主管领导审批。
- 调查取证:立案后,应当组成调查组进行调查。调查时,办案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执法证件。调查案件必须取得与案件有关的证据。
- 处理决定:调查结束后,调查人员应当写出调查报告并提出处理意见报主管领导。重大案件的处理由统计执法检查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 结案归档:处理决定得到完全执行后,应写出结案报告,报经主管领导同意,予以结案,并备案。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的要求
- 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确保案件的事实清楚,收集的证据确凿,能够证明违法事实。
- 定性准确,处理恰当:根据违法事实和情节,准确定性,并依法作出恰当的处理。
- 适用法律正确,符合法定程序:查处案件必须正确适用法律,并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
- 保障当事人权益:在查处过程中,应当保障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权利,不得因申辩而加重处罚。
查处统计违法案件是依法维护统计秩序、保障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重要手段。通过严格遵循法定程序,确保查处工作的公正性和合法性,可以有效遏制统计违法行为,提升统计数据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