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的档案属于人事档案,它是学生档案毕业后转换而成的正式人事管理材料,记录个人政治面貌、学习经历、工作表现等核心信息,直接影响职称评审、公务员考试、养老待遇等关键事项。
- 身份转换:毕业生档案在校时称为学籍档案,包含成绩单、奖惩记录等;毕业后随就业去向转为人事档案,新增工作履历、职称评定等材料,成为用人单位选拔的重要依据。
- 核心作用:人事档案是办理公务员政审、入党考察、社保核准的法定凭证,缺失可能导致无法通过资格审查或享受相关权益。例如,养老金计算需依据档案中的工龄记录。
- 转递规则:档案严禁个人携带,需通过机要交通或公共机构转递。就业单位性质决定档案去向:机关国企直接接收,非公单位由户籍地或就业地人才服务机构托管,未就业可暂存学校两年。
- 免费托管:自2015年起,档案保管不收费,各级人才服务机构提供免费基础服务,包括档案转递、证明开具等,毕业生可通过人社部官网查询指定机构。
毕业生需及时确认档案去向,避免“弃档”影响职业发展。若档案滞留个人手中,应尽快联系户籍地人才服务中心补办手续,确保档案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