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了哪些部门

​201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取消了至少24个正部级或副部级部门,包括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等传统部委,以及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直属机构,通过整合重组实现了职能优化与效率提升。​

  1. ​自然资源领域​​:撤销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组建自然资源部,统一管理土地、矿产、海洋等资源。
  2. ​生态环境领域​​:取消环境保护部,新设生态环境部,整合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职责。
  3. ​农业与农村事务​​:农业部改组为农业农村部,强化乡村振兴职能。
  4. ​文化与旅游整合​​:文化部与国家旅游局合并为文化和旅游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
  5. ​卫生健康体系​​: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撤销,新设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取消国务院医改办。
  6. ​市场监管与安全​​:国家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药监总局合并为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安监总局转为应急管理部。
  7. ​金融监管调整​​:银监会、保监会整合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8. ​其他重要调整​​:撤销国务院三峡办、南水北调办,职责并入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并入新设的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此次改革通过精简机构、合并职能相近部门,显著减少了国务院组成部门数量,同时强化了关键领域的监管与服务能力。未来机构改革将继续以优化协同高效为目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本文《政府机构改革取消了哪些部门》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676860.html

相关推荐

行政区划改革是真的吗

​​行政区划改革确实存在且持续深化,其核心目的是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治理效能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地通过撤县设区、乡镇合并、政区升格等方式调整行政架构,例如山西大同重组为4个市辖区、山东阳谷县大布乡改镇、重庆计划整合38个区县至20个左右,均体现了改革对城镇化布局和经济协同的实质性影响。 行政区划调整遵循三大逻辑:一是​​经济驱动​ ​,如通过撤县设区扩大中心城市用地指标

2025-05-07 会计考试

行政工勤人员最新改革方案

行政工勤人员最新改革方案主要围绕职能剥离、编制管理、待遇保障等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职能剥离与机构改革 职能划转 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需将行政职能划归行政机关,保留公益性职能。例如交通部门下属海事处改革后,行政职能划转至交通局,海事处转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机构调整 政府机关通过改革将行政工勤岗位整合至行政机构或事业单位,原工勤编制仅保留历史遗留问题人员使用,实现“只减不增”。 二

2025-05-07 会计考试

行政执法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根据最新政策文件,行政执法机构改革的核心方向是精简执法队伍、强化协同监管,并推进基层执法能力建设。以下是关键要点: 一、执法队伍精简与整合 跨部门综合执法 成立1个综合执法局,集中行使城管、环保、交通等9大领域1000余项执法权,占全区行政执法事项的30%。 部门领域内执法保留 应急、农业、市场监管等领域继续推行领域内执法,其他执法队伍逐步取消。 “局队合一”管理

2025-05-07 会计考试

机构改革后各局排名

2018年机构改革后,中国政府部门职能大幅调整,综合管理范围、内设机构规模及稳定性,排名靠前的部门主要包括:市场监管局、应急管理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财政局、公安局等 。这些部门因职能整合或历史地位,成为体制内“大局”,具体表现如下: 市场监管局 由工商、质监、食药监等多部门合并,新增反垄断、知识产权等职能,管理范围最广,干部职工规模仅次于公安局。其内设机构常超30个科室,覆盖市场监管全链条。

2025-05-07 会计考试

事业单位9+1改革是哪一年

事业单位“9+1”改革于 2024年全面实施 ,具体信息如下: 改革时间与核心文件 2024年1月,中央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1”),并配套9个具体政策文件(“9”),共同构成改革基础框架。 改革目标与重点 旨在破解政事不分、公益属性模糊、编制僵化等问题,通过重塑治理格局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改革涉及工资制度、人事管理、绩效评估等关键领域。 实施范围与影响

2025-05-07 会计考试

事业单位改革是好事还是坏事

事业单位改革具有利弊两面性,其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提升公共服务效率,但短期内可能对部分群体带来挑战。以下是具体分析: 一、改革的核心优势 打破“铁饭碗” 通过引入绩效考核、合同制等机制,激发员工积极性,减少冗员,提升整体效率。 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职能分类(公益一类、公益二类、生产经营类),合理分配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促进公平竞争 通过竞聘上岗、绩效挂钩等方式

2025-05-07 会计考试

事业编制会下岗吗

事业编制人员可能会面临下岗风险,但具体情况因地区和单位类型而异。以下是相关分析: 1. 改革背景与趋势 近年来,事业单位改革持续推进,部分省份已大幅精简编制。例如,河南省通过事业单位重塑性改革,精简事业编制46.9%,撤销了137个事业单位。这种趋势表明,部分事业单位将不再保留传统编制模式。 2. 下岗风险的类型 经营性事业单位转制 :部分事业单位正在转为企业,员工可能面临转岗或下岗的风险

2025-05-07 会计考试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最新政策

​​事业单位改制企业最新政策的核心在于分类推进、人员平稳过渡、资产规范处置三大要点,其中山东省2024年新规明确​ ​:编制内人员需解除人事关系转劳动合同制,养老保险一次性补贴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离退休人员待遇不变但支付渠道调整至企业统筹基金,土地资产可协议出让或保留划拨。 ​​分类改制与市场化转型​ ​ 公益类事业单位保留部分职能转为特殊功能国企,经营类单位完全市场化。改制需经资产清查

2025-05-07 会计考试

2005年机构改革下岗合法吗

2005年机构改革下岗是否合法,取决于具体情形和程序是否符合法律规定。 合法性分析 协商一致解除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则属于合法解除。 过错性辞退 :如果劳动者存在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等过错行为,用人单位可以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且无需支付经济补偿。 非过错性辞退 :如果劳动者没有过错,但由于客观原因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用人单位在履行法律规定的程序后

2025-05-07 会计考试

2025年事业单位改革方案

2025年事业单位改革方案以​​分类管理​ ​为核心,通过​​编制瘦身、机制破冰、财政重构​ ​三大举措破解体制积弊,目标是建立更高效、更具活力的公共服务体系。​​行政类单位回归机关、经营类转企改制、公益类细化分类​ ​,同时推行全员合同制与绩效差异化考核,预计影响全国4000万从业人员。 改革最直观的变化是编制管理。行政类单位约200万岗位将转为公务员编制,经营类单位全面市场化

2025-05-07 会计考试

行政执法改革最新方案

行政执法改革最新方案‌聚焦"放管服"深化、数字化赋能和跨部门协同 ‌三大方向,旨在提升执法效能与公信力。核心亮点包括:‌推行"综合查一次"清单制度 ‌减少重复检查,‌建设全国统一执法信息平台 ‌实现全流程留痕,‌试点"首违不罚"柔性执法 ‌优化营商环境。 ‌1. 执法模式创新 ‌ • ‌"综合查一次"改革 ‌:整合市监、环保、消防等多领域检查事项,对同一市场主体实行"一次上门、全面体检"

2025-05-07 会计考试

行政机构改革最新方案

国务院机构改革最新方案明确提出,将以优化协同高效为原则,重点调整科学技术、金融监管、数据管理、乡村振兴、知识产权和老龄工作等领域的机构职责。这一改革旨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以适应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要求。 1. 改革背景与目标 机构改革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为应对国内外复杂环境和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当前

2025-05-07 会计考试

最早确立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出台时间

我国最早确立“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的核心法律文件是 1996年6月17日实施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该规范对强化会计监督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说明如下: 法律依据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是我国会计监督体系建设的起点,通过明确会计核算、监督等基础工作要求,为后续法律完善奠定了基础。 体系构成 该规范与《会计法》共同构建了以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单位内部监督为主体的“三位一体”会计监督体系

2025-05-07 会计考试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指什么

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是指以单位内部监督为基础、社会监督为补充、政府监督为根本 的协同监管框架,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监督机制确保会计信息真实性和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其核心亮点在于分工明确、互补性强、覆盖全面 ,形成从微观到宏观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单位内部监督 作为体系的基础,单位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内部审计部门及财务岗位的职责分离实现自我约束。例如,企业需建立规范的财务审批流程、定期核对账目

2025-05-07 会计考试

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组成

会计监督三位一体组成由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构成 ,这三大支柱共同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来预防和发现错误与舞弊行为。政府监督作为最高层次的监督,由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税务机关等政府部门执行,旨在检查企业会计工作的合法性与合规性,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

2025-05-07 会计考试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

三位一体 我国的会计监督体系是以 单位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 为核心构成的“三位一体”制度体系,具体如下: 一、单位内部监督 主体与对象 由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单位经济活动及相关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监督。 主要职责 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监督财务收支与财产清查 阻止财务报告篡改行为 执行内部审计(部分职责)。 局限性 受限于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和独立性

2025-05-07 会计考试

六大监督体系一览表

我国的六大监督体系是党和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核心包括党内监督、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其中党内监督居于核心地位。 党内监督 :作为监督体系的核心,通过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委全面监督等方式,确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 国家机关监督 :以人大监督为主导,涵盖行政、监察、审计等内部监督机制,依法对公权力运行进行规范制约。 民主监督

2025-05-07 会计考试

大监督体系一图四清单

​​大监督体系“一图四清单”是一种高效的企业管理工具,通过可视化流程图和权责、风险、措施、制度四类清单的协同作用,实现业务流程标准化、风险防控精准化和责任落实透明化。​ ​其核心价值在于​​打破部门壁垒、提升监督效能、强化制度执行力​ ​,已成为现代企业治理中整合监督资源、防范廉洁风险的重要实践模式。 ​​“一图”定流程,标准化操作降本增效​ ​ 业务流程图从主责部门

2025-05-07 会计考试

机构改革的内容是什么

机构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核心方面,涵盖组织架构、职能优化、运行机制及配套措施: 机构设置与职能调整 通过合并、重组优化部门结构,解决职能交叉问题。例如,2023年国务院组建中央科技委员会,整合原科学技术部职责;2025年提出建立"大环保"监管体系,强化全链条管理。 明确部门职责边界,实现权责一致。例如,"三定方案"(定机构、定职能、定人员编制)是基础。 运行机制与协同改革 推进跨层级协同

2025-05-07 会计考试

党和国家十大监督体系

党和国家的十大监督体系包括: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 党内监督 :主要指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监督,确保党员干部遵守**党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人大监督 :指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对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等国家机关的监督,确保这些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民主监督 :指各民主党派

2025-05-07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