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届全国低碳日是2013年6月17日,主题为“践行节能低碳,建设美丽家园”。这一节日由国务院于2012年9月19日批准设立,旨在通过普及气候变化知识、倡导低碳理念,推动全社会参与温室气体减排行动。
-
设立背景与意义
2010年学者首次倡议设立全国低碳日,2012年国务院正式决定将每年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定为低碳日。首届活动聚焦气候变化应对,通过展览、社区宣传等形式,强化公众对低碳发展的认知,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
核心活动与影响
首届低碳日启动“低碳中国行”系列活动,包括北京主会场的主题展览及地方能源紧缺体验活动。例如,新疆、兰州等地通过停用空调、绿色出行等方式推广低碳实践,凸显全民参与的示范效应。 -
延续与演变
自2013年起,全国低碳日每年设定不同主题(如2024年为“绿色低碳,美丽中国”),活动形式从线下扩展到线上线下结合,持续推动政策落地与公众行为改变。
低碳不仅是环保行动,更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从首届至今,全国低碳日见证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也提醒每个人:绿色生活需从日常点滴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