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进固定资产并折旧的会计分录需分两步处理:固定资产购入时按成本确认入账价值,后续按月计提折旧计入费用或成本。关键操作要点包括:①初始计量需区分是否含增值税进项税抵扣;②折旧方法优先采用直线法或加速折旧法;③累计折旧科目需与资产类别匹配。
一、固定资产购进阶段会计分录
- 不含增值税的资产购入(如小规模纳税人或非应税项目):
- 借:固定资产(采购价+运输费+安装费)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示例: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设备款10万元,运输费0.5万元:
plaintext复制借:固定资产 105,000 贷:银行存款 105,000 ``` ```
- 借:固定资产(采购价+运输费+安装费)
- 可抵扣增值税的资产购入(一般纳税人取得专用发票):
- 借:固定资产(不含税金额)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示例:购入设备价税合计11.3万元(税率13%):
plaintext复制借:固定资产 1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3,000 贷:银行存款 113,000 ``` ```
- 借:固定资产(不含税金额)
二、固定资产折旧阶段处理
-
折旧计提原则:
- 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
- 计提时间:次月开始,终止于资产处置或提足折旧当月
公式:直线法月折旧额=(原值-残值)÷ 预计使用月份
-
典型会计分录:
plaintext复制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根据用途) 贷:累计折旧 ``` ``` *示例*:生产设备月折旧2,000元:
借:制造费用 2,000
贷:累计折旧 2,000
plaintext复制undefined
-
加速折旧法特殊处理:
- 双倍余额递减法前期折旧额较高,需在最后两年改用直线法
- 需在报表附注中披露折旧方法变更
注意事项:
① 及时性:资产验收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入账;
② 折旧方法一致性:选定方法后不得随意变更(如变更需说明原因);
③ 残值率合规:通常按资产类别设定3%-5%残值率;
④ 进项税抵扣合规:非生产经营用资产不得抵扣进项税。
固定资产折旧直接影响企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建议定期复核资产使用状态与折旧政策匹配度,必要时聘请审计机构核查账务处理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