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账和外账是否会坐牢取决于是否涉及违法行为。如果企业通过设立内账(真实账目)和外账(虚假账目)进行偷税漏税、虚开发票、骗取补贴等违法行为,相关人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甚至被判刑。关键点包括:违法行为认定、金额大小、主观故意程度等。
-
违法行为认定
内账和外账本身不违法,但若用于隐瞒收入、虚列支出、逃避税务稽查等,则构成逃税或财务造假。例如,通过外账少报收入,导致税款流失,可能触犯《刑法》第201条逃税罪。 -
金额与情节严重性
逃税金额较大(如占应纳税额10%以上)或屡次违规,可能被立案侦查。若涉及金额特别巨大或造成国家税款重大损失,责任人可能面临3-7年有期徒刑。 -
主观故意与责任划分
财务人员是否知情、是否主动参与违法行为影响量刑。被迫做假账的员工若能证明非主观故意,可能减轻责任,但主谋(如企业老板)通常承担主要法律责任。 -
常见连带风险
即使未直接做假账,默许或协助销毁证据、提供虚假资料也可能构成包庇或共犯。审计、会计事务所若串通造假,同样可能被追责。
总结:合法记账无风险,但利用内外账实施欺诈必然触犯法律。企业应规范财务流程,避免踩踏法律红线,个人需警惕被动卷入违法操作。一旦被查,补缴税款、罚款甚至刑事责任均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