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是我国土地管理的基本法律框架,首次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强化耕地保护红线至18亿亩,并完善土地征收程序与补偿机制。新法通过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旨在平衡城乡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为乡村振兴和城镇化提供法治保障。
核心要点解析:
-
土地公有制与权属管理
坚持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两种形式,要求县级政府对集体土地所有权、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新增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可直接入市交易,打破城乡土地二元结构。 -
耕地保护与空间规划
实行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将永久基本农田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优先管控,禁止任何主体擅自占用或转用。建立土地调查动态机制,定期公布土地利用变化数据。 -
土地征收改革
征收程序需公示30日以上,补偿标准按区片综合地价计算,确保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明确"公共利益"范畴,限制政府征地自由裁量权。 -
监管与法律责任
强化自然资源部门监督检查职能,对违法占地、破坏耕地等行为增设行政处罚条款,最高可处耕地开垦费5倍罚款。
此次修法标志着我国土地管理制度从资源管理向空间治理转型,通过市场化手段激活农村土地要素,同时以法治化严守生态安全底线。建议相关主体重点关注土地确权、规划合规及征收补偿等实操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