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核心在于规范拆迁行为、保障被拆迁人权益,并明确补偿安置标准。其关键亮点包括:必须基于公共利益、需取得拆迁许可证、补偿方式可选择货币或产权调换、严禁违法强拆。
-
公共利益原则:拆迁必须符合城市规划,用于城市建设、交通设施等公益目的。未取得合法许可或超出范围的拆迁均属违法,被拆迁人有权要求审查相关文件。
-
程序合法性:拆迁单位需向地方政府提交建设项目批准文件、土地使用权证明等材料,获批拆迁许可证后方可行动。拆迁范围、期限等信息需公开公示,确保透明性。
-
补偿与安置:补偿形式包括货币补偿(按市场评估价计算)或产权调换(原面积置换新房)。对住宅拆迁,需保障被拆迁人居住条件;对非住宅拆迁,需补偿停产停业损失。
-
争议解决机制:若双方无法达成协议,可申请房屋拆迁管理部门裁决;对裁决不服的,可在3个月内向法院起诉。诉讼期间,已提供安置或补偿的拆迁可继续执行。
-
违法强拆的后果:未经合法程序或未足额补偿的强拆违反《宪法》《民法典》等法律,被拆迁人可主张赔偿或恢复原状,责任方需承担行政或刑事责任。
提示:遇到拆迁时,务必核实许可证、留存协议副本,并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权益。补偿标准可参考地方政府发布的细则,确保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