坏账准备是企业为应对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而计提的备抵账户,其账务处理涵盖计提、冲销、收回等环节,核心在于遵循谨慎性原则并匹配税务规定。关键亮点包括:①计提时需通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调整利润;②实际发生坏账需经审批后冲销;③已核销坏账收回需分步恢复账面;④税法允许扣除的坏账准备比例不超过应收账款余额5‰。
-
计提坏账准备
企业需在资产负债表日评估应收款项减值风险,按差额计提坏账准备。首次计提时,借记“信用减值损失”,贷记“坏账准备”;若后续应计提金额大于账面余额,需补提差额;反之则冲减。例如,年末应收账款100万元按5%计提,首次分录为:
-
确认坏账损失
当应收款项确定无法收回时,经管理层审批后核销。分录为借记“坏账准备”,贷记“应收账款”等科目。例如核销2万元坏账:
此操作不影响应收账款的账面价值,仅减少备抵账户余额。 -
收回已核销坏账
若已核销款项后期收回,需先恢复应收账款,再记录收款。例如收回前述2万元:
此处理确保账面与实际资金流动一致。 -
税务与会计差异
会计上可按企业政策计提坏账准备,但税法仅允许按应收账款余额5‰税前扣除。例如,会计计提5万元(100万×5%),汇算时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4.5万元(5万-100万×5‰)。
坏账准备处理需兼顾会计准确性与税务合规性,定期检查应收款项并动态调整备抵余额是关键。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审批制度,确保坏账核销与收回流程规范,同时注意纳税调整以避免税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