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感控制制度和措施是医疗机构预防院内感染的核心体系,其关键在于建立多层级防控机制、落实标准化操作流程、强化重点环节监管。通过预检分诊筛查、消毒隔离规范、人员健康监测等刚性措施,结合信息化监测和持续培训等动态管理,可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医患安全。
-
分级管理制度:实行院长负责制,组建院感委员会、专职管理部门和科室感控小组三级网络,明确各岗位职责。重点部门(如手术室、ICU、血透中心)需指定专人负责,形成“自查-互查-抽查-督导”闭环。
-
标准化操作规范:严格执行手卫生、无菌操作、医疗废物分类处置等基础制度。发热门诊需独立设置并配备方舱CT等设备,落实“三区两通道”布局,确保诊疗流程无交叉感染。
-
重点环节防控:对侵入性操作(如插管、手术、透析)实施全过程监控,建立风险台账。强化探视陪护管理,推行非必要不陪护政策,通过增加护理人力替代传统陪护需求。
-
监测与应急响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主动监测,实时追踪发热患者闭环管理。定期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对感染聚集病例启动暴发预警机制,24小时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和干预。
-
培训与考核体系:每年至少开展1次全员培训,内容涵盖法规、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将考核结果与职称晋升、绩效挂钩,重点岗位人员需通过专项认证。
院感防控既是医疗质量的生命线,也是依法执业的高压线。医疗机构需以“零感染”为目标,将制度转化为日常习惯,通过持续改进构建韧性防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