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及措施的核心在于通过系统化规范和全流程监管保障师生饮食安全,重点包括原料采购溯源、加工操作标准化、留样监测及应急防控四大关键环节。
-
严格源头管控
食堂需建立供应商黑名单制度,禁止采购腐败变质或未经检疫的食材,所有原料须索证索票并公示来源。冷藏设备需分区存放生熟食品,库房实行“离地离墙”管理,定期清理临期品。 -
操作过程标准化
从业人员须持健康证上岗,每日晨检记录身体状况。加工环节实行“四隔离”(生熟、成品半成品、食品杂物、餐具清洁隔离),刀具砧板按色标分类使用。每餐后对灶台、地面等彻底清洁,餐具须经高温消毒或煮沸处理。 -
留样与透明监督
每餐菜品按品种留样125克以上,密封冷藏48小时并记录时间、责任人。“明厨亮灶”工程要求视频监控覆盖加工区,存储时长不少于90天,家长可通过开放日查看实时画面。 -
应急与责任落实
制定食物中毒预案,明确报告流程(1小时内上报监管部门),定期演练。校长陪餐制需记录问题整改情况,食品安全纳入学校考核,实行“一票否决”。
提示:定期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并更新制度,结合家长反馈动态优化管理,将食品安全作为校园安全底线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