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成论与水成论是地质学史上关于岩石成因的两种主要理论,其核心区别如下:
一、核心观点差异
-
水成论
-
成因主张 :认为地球表面岩石均由水作用形成,包括沉积、结晶等过程,否认火成岩的存在。
-
代表人物 :德国地质学家维尔纳(Werner A. G.),主张原始海洋沉积形成所有岩石。
-
-
火成论
-
成因主张 :强调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等“地下热火”作用是地质现象的主要动力,认为火成岩是地壳构造的核心。
-
代表人物 :英国地质学家赫顿(J. Hutton),提出地壳由均变构造组成,强调火成岩与沉积岩的协同作用。
-
二、理论发展与争议
-
争议起源 :水成论与火成论的正式交锋始于18世纪中叶的法国,水成论盛极一时,但不到半个世纪被火成论超越。
-
关键转折点 :1817年哲学家黑格尔指出水成论与火成论均为片面,为火成论的崛起提供理论支持。
-
现代发展 :火成论逐渐取代水成论,成为主流地质学理论,但两者均被证实为地壳构造的组成部分。
三、补充说明
-
火成论的包容性 :火成论并不否认水的沉积作用,而是强调火成作用与水成作用的协同性。
-
权威性依据 :赫顿的均变论通过实地考察(如加里东造山带)为火成论提供了有力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