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说是由 阴阳家学派 提出的主张,具体信息如下:
-
学派归属
五行说属于战国时期阴阳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代表人物为邹衍(又称邹子、驺衍)。阴阳家学派内部流派众多,以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核心。
-
理论核心
五行学说包括“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和“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的循环理论,用于解释自然现象、社会变迁及历史规律。
-
历史发展
-
最早雏形可追溯至《尚书·洪范》,但系统化理论由邹衍在战国末期提出。
-
汉代刘歆进一步发展了五行学说,形成“相生相克”完整体系。
-
-
学派特点
阴阳家学派融合了哲学、历法、中医学等多领域知识,其五行说体现了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
五行说明确归属于阴阳家学派,由邹衍系统化并发展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