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中心课程名词解释

以儿童为中心的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核心组织的课程模式,其核心理念和特点如下:

一、核心理念

  1. 儿童中心

    课程设计围绕儿童的兴趣、需要、问题及经验展开,强调儿童在知识获取中的主动地位。

  2. 经验与活动

    通过直接经验(如操作、探索、实践)促进学习,主张“做中学”,突破传统学科界限。

二、理论基础

  • 先驱人物 :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等欧洲教育家提出相关理论,杜威在美国通过实践进一步发展了活动课程。

  • 反对传统 :批判赫尔巴特主义以学科为中心的观点,主张以儿童社会活动为核心。

三、基本特点

  1. 自主性与主动性

    强调学生自我探索和决策能力,教师作为引导者而非知识灌输者。

  2. 生活关联性

    课程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3. 综合能力培养

    通过项目式学习、问题解决等活动,培养儿童的多方面能力(如沟通、合作、批判性思维)。

四、实施原则

  • 兴趣导向 :从儿童兴趣出发设计活动,激发学习内驱力。

  • 动态调整 :根据儿童发展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与形式。

五、与其他课程模式的区别

对比维度 学科中心课程 儿童中心课程
核心要素 学科知识系统性 儿童经验与活动
教学目标 知识记忆与技能训练 能力培养与个性发展
教学方法 讲授式 探究式、实践式

儿童中心课程在现代教育中具有广泛影响力,尤其在幼儿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应用广泛,但需结合学科知识进行适当整合。

本文《儿童中心课程名词解释》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770905.html

相关推荐

属于学科中心课程的是

学科中心课程的核心特征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强调分科教学和学科独立性。以下是具体分析: 定义与特点 学科中心课程(又称分科课程)主张按学科领域划分内容,从各学科中选取知识进行系统教学,注重学科的系统性和逻辑性。 代表理论流派 要素主义 :强调学科基本要素的传授(如巴格莱); 永恒主义 :注重学科经典知识的传承(如赫钦斯); 结构主义 :强调学科基本结构的掌握(如布鲁纳)。

2025-05-09 高考

学科中心取向名词解释

​​学科中心取向是以知识为核心,强调学科结构和系统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其核心形式包括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 ​ ​​1. 定义与核心思想​ ​ 学科中心取向以知识体系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强调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内在连续性。其目标是通过分科教学传递学科核心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科结构的严谨性,通常以学科专家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为依据构建课程。 ​​2. 主要类型与特点​ ​

2025-05-09 高考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大全

学前教育学必背知识点主要包括‌儿童发展规律、教育原则、活动设计和家园共育 ‌四大核心内容。掌握这些要点能帮助教育者科学开展幼儿教育,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 ‌儿童发展规律 ‌ 0-6岁是大脑发育黄金期,动作、语言、认知、社会性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 皮亚杰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和前运算阶段(2-7岁)理论是基础 敏感期理论强调语言、秩序感等关键发展窗口 ‌教育基本原则 ‌ 保教结合

2025-05-09 高考

学科中心设计的名词解释

​​学科中心设计是一种以学科知识逻辑体系为核心的课程设计模式,其核心在于将人类知识按学科分类系统组织,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学术性传承。​ ​ 这种设计模式广泛应用于传统教育体系,通过分科教学实现文化遗产的传递,但同时也存在割裂知识整体性、忽视学生个性化需求等争议。 学科中心设计的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按学科逻辑组织内容​ ​,例如数学、科学等科目独立成体系;二是​​强调知识的结构化传递​

2025-05-09 高考

名词解释跨学科课程是指什么

跨学科课程是一种以解决复杂问题为核心,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与方法,培养综合思维能力的课程模式。其核心内涵和特点如下: 定义与本质 跨学科课程通过融合不同学科(如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的知识、理论、方法和技术,围绕特定主题或问题展开教学,旨在打破学科界限,实现知识的交叉与整合。 核心要素 知识融合 :整合多学科内容,形成系统化知识结构; 能力培养 :重点发展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创新思维能力;

2025-05-09 高考

名词解释小学语文课程

小学语文课程是以语言文字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目标的基础教育课程。其核心内涵可归纳如下: 课程性质与目标 小学语文课程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科目,旨在通过系统学习语言知识、阅读写作能力及文学素养,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其目标包括掌握语言规范、发展思维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等。 核心内容构成 主要涵盖识字(书写规范与发音)、阅读(理解与分析)、写作(表达与创作)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的定义

语文课程的定义可归纳为以下核心要点: 基础学科属性 语文是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基础课程,主要教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包括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文学欣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综合性与实践性 课程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通过听说读写等实践方式,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范,同时积累文化知识,促进精神成长。 学科本质定位 语文课程本质是母语学习,强调语言文字的系统性运用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评价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评价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一系列专业名词和概念,这些术语不仅对教师的教学实践至关重要,也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以下是对一些常见语文课程评价名词的简要解释,帮助读者快速了解其内涵和意义。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语文课程设计的核心,明确指出学生在完成课程后应达到的具体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例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目标强调语言运用、思维发展、文化传承等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目标名词解释答案

语文课程目标 是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和学生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学习实现的教育任务目标,其核心作用包括导向性 、评价性 和发展性 ,旨在培养语文素养 、文化认同 和综合能力 。 定义与依据 语文课程目标以国家总体教育要求为基础,结合学生身心特点,明确培养规格和质量标准。例如,强调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承及语言能力发展,体现教育目标的连续性与阶段性。 核心作用 导向作用 :为教学提供方向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的概念 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是以培养学生语文素养为核心目标,涵盖语言文字运用、文化传承与思维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课程。其本质属性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并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 ​​语文课程的核心概念​ ​指通过学习国家规定的语言文字内容,使学生在听、说、读、写等实践中掌握交流技能,同时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多元文化精髓,最终实现思想提升与精神成长。这一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资源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资源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为达成教学目标而可利用的各种要素和条件的总和。其内涵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解释: 一、广义定义 广义上,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所有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涵盖: 校内资源 教科书、教案、多媒体课件、图书馆藏书、实验室设备等直接用于教学的物质资源; 校外资源 社会文化资源(如博物馆、纪念馆、网络信息)、自然景观、社会事件等可延伸教学内容的要素; 人力资源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是什么样的课程

​​语文课程是一门以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其核心价值在于培养文化自信、思维能力与审美创造力,并通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实现育人目标。​ ​ ​​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 ​:语文课程通过听、说、读、写、译等训练,使学生掌握口语与书面语的表达规律,同时注重积累语言素材(如字词句章)和梳理语言逻辑,为其他学科学习奠定基础。 ​​学习任务群的实践性设计​ ​

2025-05-09 高考

课程内容的名词解释

‌课程内容是指教育机构或培训项目中设计的系统性知识、技能和活动安排,核心包括教学目标、知识模块、教学方法及评估标准四大要素。 ‌ ‌教学目标 ‌ 明确课程希望学习者达到的能力或认知水平,通常分为知识目标(掌握理论)、技能目标(实践应用)和情感目标(态度培养)。例如编程课程的目标可能是“独立完成基础代码编写”。 ‌知识模块 ‌ 课程内容的逻辑划分单元,按主题或难度递进组织

2025-05-09 高考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的区别

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是教育领域的两大核心类型,前者以系统知识传承为核心,后者以学生直接经验为中心 ,二者在目标、内容和教学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 目标差异 学科课程旨在传递人类积累的间接经验(如数学公式、历史事件),强调文化传统的系统性继承;经验课程则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现实需求,通过活动(如实验、手工)获得直接体验,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内容组织方式 学科课程按学科逻辑编排(如物理分为力学

2025-05-09 高考

质量qc十大步骤

质量QC十大步骤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阶段,结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问题定义与目标设定 选定主题 :明确需解决的问题或改进目标,需结合企业方针、质量指标及实际需求,确保课题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挑战性。 现状调查 :收集数据(如统计报表、流程记录等),分析当前问题现状,识别关键影响因素。 设定目标 :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改善目标(如不合格率降低3.2%),目标需与现状调查结果相关联。 二

2025-05-09 高考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名词解释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可归纳为以下五个核心要点,综合权威性高且时效性新的信息整理如下: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语言能力(听、说、读、写)、文学素养(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及人文修养(品德、审美)的全面发展,确保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基本语文能力并形成健全人格。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通过系统学习语言知识(汉字、语法等)和文学作品,培养语感

2025-05-09 高考

学科中心课程是指

学科中心课程是指以学科知识体系为核心设计的课程模式,强调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传授,通常以传统学科(如数学、语文、物理等)为基础,注重学科内在结构的完整性和深度。 核心特点 学科中心课程以学科知识为框架,内容编排严格遵循学科逻辑,注重理论体系的连贯性。教师通常采用讲授法,学生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掌握学科核心概念和技能。 优势与价值 知识系统性 :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网络,打下扎实的学术基础。

2025-05-09 高考

什么叫课程体系图

课程体系图是展示学校课程整体架构的视觉化工具,用于明确课程设置的目标、内容和组织形式。它通常以图形化的方式呈现,直观地反映课程的层次结构、模块划分及相互关系。通过课程体系图,学校能够清晰展示如何通过课程设计满足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化需求,同时确保课程内容与培养目标的一致性。 1. 课程体系图的核心作用 系统展示课程结构 :课程体系图以图形化方式直观呈现课程模块的层次关系,包括基础课程

2025-05-09 高考

课程体系的五个要素

课程体系的五个核心要素是构成其基础框架的关键组成部分,具体包括: 一、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体系的核心导向,明确界定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应达到的知识、技能和素养要求。它应具备以下特点: 明确性 :具体描述学生需掌握的内容与能力 可衡量性 :通过标准化的评价方式(如考试、作业)进行量化评估 可达成性 :结合学生实际与教育资源,确保目标可实现 二、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具体载体

2025-05-09 高考

课程体系怎么写

​​课程体系的设计需要明确目标、遵循科学原则,并结合理论与实践,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和跨学科融合能力培养​ ​。核心在于通过结构化、灵活的课程设置实现知识、技能与人格的综合提升。 课程体系的​​基础框架​ ​应首先明确目标受众,如小学、中学、高中或大学教育阶段的需求差异。以科学性为原则,课程需贴合学生认知规律,如小学阶段注重基础学科(语文、数学、英语)与综合素质(艺术、体育)的启蒙

2025-05-09 高考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