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中心取向是以知识为核心,强调学科结构和系统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其核心形式包括科目设计、学术性学科设计、广域设计。
1. 定义与核心思想
学科中心取向以知识体系为课程设计的基础,强调学科的逻辑性、系统性和内在连续性。其目标是通过分科教学传递学科核心知识与技能,注重学科结构的严谨性,通常以学科专家的研究方法和内容框架为依据构建课程。
2. 主要类型与特点
(1)科目设计:按照独立学科划分课程内容,如语文、数学、历史等,赋予不同学科不同价值等级。其特点是内容分层清晰,但易割裂知识间的联系。
(2)学术性学科设计:在科目设计基础上,聚焦学科的核心逻辑与基础研究方法(如生物学的科学探究程序),强调学生像学科专家一样思考问题。
(3)广域设计:突破单一学科局限,整合相关学科形成综合性领域(如“科学”涵盖物理、化学、生物),注重跨学科联系以揭示整体知识结构。
3. 实施与影响
学科中心取向通常采用分科授课,教师主导性强,教学方法依赖讲授与归纳。这种设计优势在于知识体系完整、教学目标明确,但可能忽视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与情境化应用能力,需通过补充其他课程设计取向(如活动中心或问题中心)实现平衡。
学科中心取向作为经典课程理念,至今仍是基础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其强调的知识深度与学术性适应系统化教学需求,但需结合学生兴趣与实践场景优化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