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发工资先扣个税合法吗

不合法

根据相关税法规定,工资未发放时先申报个税是不合法的,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

    工资薪金所得以实际发放工资时取得的收入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实际发放的工资薪金进行税款的计算,并在规定的申报期内进行税款申报。

  2. 收付实现制原则

    个税计算遵循“收付实现制”,即税款应在实际支付工资时履行扣缴义务,未发放工资期间不产生代扣义务。

二、实践中的操作规范

  • 申报时点 :企业需在工资实际发放的次月15日前申报并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 特殊情况处理 :若因工资发放延迟导致申报滞后,企业应调整申报数据,补缴或退还多扣税款,但需符合税务机关规定。

三、争议解决建议

若企业存在工资未发先申报的情况,建议:

  1. 与员工协商 :说明政策依据,避免因误解引发纠纷。

  2. 调整申报 :根据实际发放情况重新申报,并补缴或退还税款。

  3. 咨询税务机关 :若对税务机关答复有疑问,可提供具体案例申请复核。

工资未发放时先申报个税违反了税法规定,企业需依法调整申报流程,确保合规性。

本文《没发工资先扣个税合法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2809147.html

相关推荐

没开工资但是报个人所得税了

合法申报,后续补发 关于“没开工资但是报了个人所得税”的情况,结合相关税法规定和实务操作,具体说明如下: 一、是否属于合法申报? 累计预扣法的允许性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工资薪金所得采用累计预扣法,以每月实际发放工资为基数计算应纳税额,并按月申报。 即使当月未发放工资,只要后续补发,只要累计预扣计算正确,申报行为本身是合法的。 申报时间与税款缴纳

2025-05-09 会计考试

工资现金发放怎么申报个税

工资现金发放应由单位代扣代缴个税,按时进行全员全额申报。 工资以现金形式发放并不改变其作为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收入的性质。根据中国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应由支付单位在向个人支付应纳税收入时代扣代缴。具体申报流程如下: 确定应纳税收入 :单位应根据员工的实际工资收入,扣除法定的五险一金、专项扣除等,计算出应纳税的工资薪金收入。 代扣代缴个税 :单位根据计算出的应纳税收入和适用的个税税率表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先申报个税还是先发放工资

​​先申报个税还是先发放工资?​ ​ ​​正确的流程是:先计算个人所得税,再申报个税,最后发放工资。​ ​ 这一顺序既符合税法规定,又能确保税收征管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提前申报或延迟发放工资都可能引发税务风险,甚至导致员工权益受损。 ​​计算个人所得税是第一步​ ​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基于实际收入,需扣除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等。根据《个人所得税法 》,应纳税所得额需在发放工资前完成计算

2025-05-09 会计考试

工资没到五千需要申报个税吗

工资未达到5000元/月通常不需要单独申报个税,但需关注年度汇算清缴政策。 1. 月收入5000元以下无需缴税 根据现行税法,工资薪金所得可享受5000元/月的免征额。若扣除三险一金等专项扣除后,月收入低于5000元,则无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2. 年度汇算清缴的重要性 虽然月收入低于5000元通常无需缴税,但年度终了后需进行综合所得汇算清缴。这包括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

2025-05-09 会计考试

跨月发放工资的如何申报个税

当工资跨月发放时,如何申报个人所得税成为许多企业和员工关心的问题。关键在于理解工资薪金所得按月计算的原则,并根据实际发放月份进行相应的个税申报,确保税款所属期与发放时间相匹配,避免税务风险。 明确工资薪金所得的税款所属期是指工资实际发放的月份,而不是工资所对应的劳动发生月份。这意味着即使1月份的工资在2月份发放,那么这笔工资的个人所得税也应在2月份进行申报。 企业应当建立完善的会计记录体系

2025-05-09 会计考试

没有发放工资怎么申报个税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及最新政策规定,未发放工资的个税申报需遵循以下原则和操作步骤: 一、核心原则 工资薪金所得以实际发放工资为计算基础 ,未发放工资期间无需申报个税,但企业需在次月申报时合并处理补发工资。 二、具体操作步骤 理清实际发放情况 制作工资发放台账,明确每位员工实际到账月份及金额。例如:9月补发7-8月工资。 处理已申报但未发工资 若已提前申报但未发工资(如7月申报但未发)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个税申报工资和实际发放工资不符

核对数据,补缴或调整 当个税申报工资与实际发放工资不符时,需按以下步骤处理: 一、核心原因分析 申报周期差异 个税以实际发放工资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申报周期为实际发放次月15日前。若工资发放滞后于申报时间(如10月工资11月申报),会导致申报数据缺失一个月,影响累计预扣计算。 操作规范问题 企业可能因财务处理错误(如工资漏报、专项附加扣除遗漏)或系统操作失误导致申报金额偏差。 二、解决方案

2025-05-09 会计考试

工资发放了才能申报个税吗

工资发放后需在次月申报个税,但申报时需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为计算基础。具体规则如下: 申报时间与原则 企业需在工资实际发放的次月15日内完成个税扣缴申报,遵循“收付实现制”原则,即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为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税款。 申报依据 根据《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六条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8年第61号,工资薪金所得的申报必须基于实际发放金额,不得提前或滞后申报。 特殊情况处理

2025-05-09 会计考试

多处发工资怎么申报个税

‌多处领取工资时,纳税人需将全年所有收入合并计算,通过 ‌"自行申报"‌或 ‌"委托代扣代缴单位申报"‌两种方式完成个税缴纳,避免漏税风险。 ‌关键操作包括:汇总收入、选择申报方式、享受专项附加扣除、核对预缴税款多退少补。 ‌收入合并计算 ‌ 无论从几家单位取得工资,均需将全年所有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综合所得相加,作为应纳税所得额。例如:A公司月薪8000元+B公司兼职5000元

2025-05-09 会计考试

工资还没发个税申报了

​​工资未发时仍需依法申报个税,核心依据是税务认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 ​。即使工资未实际到账,只要属于员工当期应得收入,企业就需在申报期内完成个税计算与提交。​​关键点包括​ ​:申报义务与发放时间无关、后续补发可调整、虚假申报将面临处罚。 ​​法律依据明确​ ​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需在次月15日前完成申报,无论工资是否实际发放。税务以“所属期”而非“发放期”确认收入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没有发工资但是报税了

​​公司未实际发放工资却提前申报个税属于违法行为,员工可通过税务申诉或劳动仲裁**。​ ​关键问题在于:企业虚报工资成本可能涉嫌偷税,而员工未取得收入却需承担虚假纳税记录风险,​​两者均违反《税收征收管理法 》和《劳动法 》​ ​。 根据税法规定,个人所得税需按实际发放工资时代扣代缴,企业若仅做账面申报而未支付工资,属于虚假申报。员工可通过以下步骤处理: ​​核实纳税记录​ ​

2025-05-09 会计考试

没发工资在个税上申诉有用吗

有一定作用 关于未发工资在个税申诉中的有效性,结合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操作情况,可总结如下: 一、申诉的潜在作用 税务核查与纠正 税务机关在接到申诉后,会核实工资发放记录与申报信息的真实性。若发现存在工资未发放但申报异常的情况,可能要求企业更正申报或补缴税款。 促进工资支付 个税申诉可能引起税务机关或劳动部门的关注,从而推动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尤其当企业存在多次违规申报时,税务部门会加大核查力度

2025-05-09 会计考试

报税了但是实际没有领工资

企业报税后未发放工资属于违法行为,职工可通过以下方式**: 一、核心结论 企业报税后未发放工资,除特殊原因外,均构成违反劳动法规的行为,职工可向税务部门或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二、可能原因分析 工资数据延迟处理 工资可能因交接延迟或系统延迟导致未发放,需与单位确认工资发放进度。 合并发放工资 企业可能将多个月工资合并申报,需向税局说明情况并调整申报数据。 补发工资调整 若存在工资核算错误

2025-05-09 会计考试

不发工资但是报个税

​​公司不发工资却申报个税属于违法行为,不仅违反税法规定,还会给员工带来额外税务负担和信用风险。​ ​根据税法要求,个人所得税应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为基础计算并申报,未发工资提前报税可能被认定为虚假申报,面临罚款甚至法律追责。 ​​税法明确规定“收付实现制”原则​ ​ 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发生在实际支付时,企业必须在发放工资的当月申报个税。若仅计提未发放就申报,属于违规操作

2025-05-09 会计考试

公司发工资个税不显示

‌公司发工资时个税不显示,通常是由于工资未达起征点、企业申报方式差异或系统延迟所致。 ‌ 关键原因包括:税前工资低于5000元、企业选择"零申报"、个税系统数据未同步等。以下分情况详细解析: ‌工资未达个税起征点 ‌ 我国个税起征点为5000元/月,若员工实发工资扣除社保公积金后不足5000元,企业无需代扣个税,工资条上自然不显示个税金额。这种情况属于合法合规操作。 ‌企业采用"零申报"处理 ‌

2025-05-09 会计考试

没发工资怎么报个税

工资未发时,可以申报“0工资”,即当月无收入的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工资薪金所得需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申报,即以实际发放的工资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具体操作方法 申报“0工资” 如果当月未发工资,员工可在个人所得税APP中选择“收入纳税明细查询”,确认当月收入为0,并完成申报。 补发工资的处理 如果后续公司补发工资,需将补发的工资与当月实际收入合并计算

2025-05-09 会计考试

拖欠工资还申报个税合法吗

不合法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拖欠工资但继续申报个税的行为存在法律风险,具体分析如下: 一、工资未发放与个税申报的关系 申报义务与实际发放的关联性 个人所得税的申报需以实际取得的收入为依据。若员工未实际收到工资,则理论上不应申报该期间的个税。 申报的合法性要求 企业若在工资未发放时申报个税,可能被认定为 虚假申报

2025-05-09 会计考试

工资发放与个税申报不一致

工资发放与个税申报不一致时,需以个税申报系统数据为准,通过核对差异原因、调整账务或联系税务部门解决 。常见原因包括专项附加扣除补填、计算误差或系统差异,企业应优先修正工资表或通过账务调整平衡差异,个人可申诉或申请税务核查维护权益。 一、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 专项附加扣除变动 :员工后期补充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房贷利息)会导致申报个税低于工资表预扣金额。 计算误差或四舍五入

2025-05-09 会计考试

拖欠的工资如何申报个税

​​拖欠的工资需在实际发放月份合并申报个税,以实际到账金额为计税依据,不可提前或拆分申报。​ ​关键点包括:​​①未发放时零申报;②补发工资合并至实际发放月计税;③需保留工资凭证备查;④税率跳档风险需与员工沟通。​ ​ ​​申报基本原则​ ​ 个税遵循“收付实现制”,即工资实际到账的月份才需申报。拖欠期间未发放的工资,企业应在当月个税申报中填“0”,避免虚增收入。补发时

2025-05-09 会计考试

拖欠工资个税还需要申报吗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税务规定,拖欠工资期间仍需进行个税申报,具体如下: 申报义务不因工资拖欠而免除 个税申报以实际取得收入为依据,但无论是否发放工资,企业均有义务代扣代缴。即使工资被拖欠,企业也需在申报期内如实申报员工收入及应纳税额。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以实际发放为准 个人所得税采用“收付实现制”,以实际收到工资的时间确定纳税义务。若企业仅进行账务处理(如计提工资)但未实际发放

2025-05-09 会计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