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未发时仍需依法申报个税,核心依据是税务认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即使工资未实际到账,只要属于员工当期应得收入,企业就需在申报期内完成个税计算与提交。关键点包括:申报义务与发放时间无关、后续补发可调整、虚假申报将面临处罚。
-
法律依据明确
个人所得税法规定,企业作为扣缴义务人需在次月15日前完成申报,无论工资是否实际发放。税务以“所属期”而非“发放期”确认收入,例如10月工资若11月未发,仍应在12月申报期内申报。 -
操作流程规范
企业需按计提工资数据填报,包括收入、五险一金扣除等。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申报时,若工资未发,需如实填写应发金额,后续实际发放有差异时可调整(多退少补)。 -
常见误区与风险
提前申报未计提的工资属违规行为,税务明确要求以“实际支付时”为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若长期挂账未发且未申报,可能被认定为逃避代缴,面临50%-3倍罚款。 -
员工权益保障
规范申报确保纳税记录连续,避免影响购房、落户等资格审核。员工可通过个税APP查询申报明细,发现异常可向税务机关反馈。
提示:企业应优化薪酬发放流程,确保财务与税务同步;员工需留存工资条与申报记录,便于核对。税务合规既维护国家税收秩序,也保护个人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