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状态为"非正常"并申报
已离职人员的个税申报处理需根据其是否继续获得收入及原单位申报状态综合判断,具体操作及注意事项如下:
一、离职后个税申报的基本原则
-
离职即停止申报
员工离职后,原单位应立即在个税系统中将人员状态修改为"非正常",并报送至税务机关。
-
收入申报时效
-
若离职期间有工资、奖金等收入,需在离职当月或收入实际发生月申报纳税。
-
若离职后未再就业,需持续申报"非正常"状态,待重新就业并开始新单位申报时转为"正常"。
-
二、具体操作步骤
-
修改人员状态
-
登录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扣缴端,进入"人员信息采集"模块,找到离职员工后点击"双击修改";
-
将"人员状态"修改为"非正常",录入离职日期并保存。
-
-
处理补发工资情况
- 若离职后原单位补发工资,需在补发工资的申报期(如2019年2月)申报,使用离职当月的减除费用(如5000元/月×累计月数)计算应纳税额。
-
申报方式
- 可通过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税务部门官网、办税服务厅或委托第三方平台提交申报表。
三、注意事项
-
避免遗漏申报
-
离职当月必须申报,否则可能影响后续税务处理。
-
若离职后取得收入,需在收入发生月申报,避免因漏报产生滞纳金。
-
-
处理虚假申报
- 若原单位离职后仍错误申报,可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税务部门平台提交申诉,提供离职证明、工资单等材料。
-
税务证明文件
- 申报时需提交身份证、离职证明、工资收入证明、社保缴纳证明等材料。
四、特殊情况处理
-
跨地区就业 :若离职后到外地就业,需在户籍地或新单位所在地分别申报。
-
长期未就业 :长期未就业且无收入者,可保持"非正常"状态,待重新就业后转为"正常"。
通过以上步骤,可确保离职人员个税申报的合规性,避免因操作不当影响个人信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