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工复产期间,生产设备长期停用引发故障、人员状态未及时调整导致操作失误、安全管理流程简化形成的漏洞、防疫措施松懈增加聚集性感染风险以及供应链不稳定引发违规操作是主要危险因素,需针对性加强防控。
设备隐患集中暴露。机器、管道、电气线路等在停工期间可能受潮、老化或出现隐性故障,重启后易发生机械损伤、泄漏或短路,若未提前排查,可能引发安全事故。
人员状态与技能生疏。员工长期离岗后易出现注意力分散、操作流程记忆模糊,新入职或调岗人员培训不足,叠加复工初期高强度工作量,违规作业概率显著上升。
安全管理被弱化。部分企业为追赶进度,省略安全检查步骤,或临时简化应急预案,导致防护装置失效、危险作业审批缺失等问题难以及时发现。
防疫环节存在短板。工作场所人员密集度增加,若通风消毒不彻底、健康监测流于形式,可能引发聚集性疫情,进一步影响生产连续性。
供应链风险传导。原材料供应延迟或质量不达标、物流受阻等情况,可能导致企业临时更换非标替代品,或仓促调整工艺流程,形成新的安全隐患。
企业需建立复工前全环节隐患排查机制,强化人员培训和心理疏导,动态监测防疫措施落实,同时完善供应链备选方案,确保复工复产安全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