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高管任职到期是公司治理的重要环节,涉及法定程序、信息披露和合规管理三大核心要点。 高管任期通常与董事会同步(3年),届满后可连任但需重新选举,独立董事连任不得超过6年;离任时需区分主动辞职与自然到期,科创板要求董事提交书面离职报告,其他板块建议参照执行;银保机构关键岗位有7年轮岗硬性规定,超期可能被监管问责。
-
任期规则与换届流程
依据《公司法》,董事/监事任期不超过3年,高管任期由董事会决定但通常保持一致。独立董事连续任职不得超过6年。换届需经提名(股东或董事会)、资格审查(如独立董事需满足专业和独立性要求)、股东大会表决等流程。若延期换届,需发布公告说明原因,但实务中常见未及时改选导致“超期服役”,可能引发监管关注(如深交所对ZGXT独立董事空缺的处罚案例)。 -
离任程序差异
高管任职到期离任是否需提交辞职报告因板块而异:科创板明确要求董事提交书面报告说明履职情况;其他板块虽无强制规定,但出于谨慎性建议参照执行。若高管届满后转任其他职务(如监事调任职工代表),则无需额外报告。特殊情况下(如公司处于审计敏感期),主动提交报告可规避潜在风险。 -
轮岗与超期监管
银保机构适用“7年轮岗”红线(如广州农商行原行长易雪飞超期被免职),上市公司虽无统一轮岗要求,但长期未换届可能被责令整改(如GXGD董事会超期未换届遭证监局处罚)。金融、科技等行业的高管若涉及核心技术或敏感信息,公司内部可能设定更短轮岗周期。 -
离任后义务与股份管理
高管届满离任后半年内不得减持股份,且需遵守任期内每年减持不超过25%的限制。若持有公司股票,需继续履行上市承诺(如爱朋医疗公告中孙祖伟离任后仍遵守减持规则)。涉及商业机密的高管还可能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高管任职到期既是公司治理常态,也暗藏合规风险。 企业应提前规划换届流程,明确离任程序,避免因程序瑕疵或超期任职引发监管问题;个人需关注股份减持规则与竞业限制,确保平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