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央视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引发广泛关注,包括假泰国香米添加香精、高校食堂老鼠头事件、违规使用磷酸盐保水剂等,凸显了食品生产、监管环节的漏洞与消费者认知误区。以下是典型事件及启示:
-
造假与添加剂滥用
- 假“泰国香米”通过香精勾兑冒充优质米,涉事企业被查处;冷冻虾仁违规超量添加磷酸盐保水剂,危害人体健康。此类事件反映部分企业为牟利突破安全底线。
- 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存在误解,需科学普及合理使用标准。
-
卫生管理与监管缺失
- 高校食堂“老鼠头”事件暴露后厨卫生问题,最终确认为监管失职;知名火锅品牌小龙坎后厨脏乱差,生熟混用、食材变质等问题触目惊心。
- 简化拍黄瓜等制售要求的需强化日常抽查力度。
-
源头污染与产业链风险
- 河北“瘦肉精羊肉”流向多地,暴露养殖环节非法添加;地沟油、毒奶粉等历史问题虽已减少,但小作坊式造假仍存隐患。
食品安全需企业自律、监管从严与公众监督结合。消费者应提高鉴别力,关注权威通报,共同守护“舌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