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危害
食品安全的三大类危害可归纳如下:
一、生物性危害
指由生物因素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主要包括:
-
微生物污染
细菌(如致病菌、条件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及霉菌等通过污染食品并繁殖,导致食品腐败变质。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肉类引发食物中毒。
-
真菌毒素
霉菌(如黄曲霉)产生的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可污染谷物、坚果等,损害肝脏、肾脏等器官。
-
动植物毒素
毒性鱼类(如河豚鱼)、毒蘑菇等含天然毒素,误食后引发神经麻痹、溶血等。
二、化学性危害
指食品中化学物质超标或有害物质污染,包括:
-
农药残留与兽药污染
农药、兽药残留或使用不当导致化学物质超标,如重金属(铅、汞)、有机磷农药等。
-
加工污染
工艺不良、消毒剂残留(如环氧乙烷)、腌制不当(如亚硝酸盐过量)等。
-
非法添加剂
非法使用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防腐剂)或工业化学品。
三、物理性危害
指食品中存在可见异物或物理性污染物,例如:
-
异物混入
玻璃碎片、金属屑、头发、昆虫残体等混入食品,可能划伤消化道黏膜。
-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如核泄漏、辐照加工残留)通过污染源进入食品,但正常加工量风险较低。
补充说明
-
危害来源 :可发生在农业种植、加工、储存、运输等全链条环节。
-
风险控制 :需通过严格监管、规范操作、安全检测等手段预防。
以上三类危害可能单独或共同作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需从源头控制、过程监管到终端检测形成全链条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