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与公共财政的核心区别在于研究范畴和时代背景:财政学是研究政府收支行为及其经济影响的广义学科,而公共财政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公共服务为核心的财政模式,强调弥补市场失灵和民主决策。
-
研究范畴差异
财政学作为经济学分支,涵盖政府收支管理、资源配置及宏观经济调控等理论体系,既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的“国家财政”,也包含现代公共财政。公共财政则聚焦市场经济中政府如何通过税收、预算等手段提供公共产品(如教育、国防),其本质是“市场财政”,核心在于服务公共需求而非直接干预经济。 -
职能定位不同
传统财政学强调“收与支的矛盾”,注重政府资金筹集与分配效率;公共财政则明确以“弥补市场缺陷”为目标,例如通过环保税纠正污染外部性,或通过社会保障调节收入分配。公共财政的收支决策需通过民主程序(如预算审议)体现公共意志,而传统财政可能更依赖行政权力。 -
体制背景演变
计划经济时代的财政学包含国有企业财务、银行信贷等“大财政”内容;公共财政伴随市场经济改革诞生,剥离了经营性职能,仅保留公共服务属性。例如,中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逐步替代“一般预算收入”,凸显其公共性。 -
实践应用侧重
财政学理论可应用于任何经济体制,而公共财政的实践需配套法治化框架(如预算法)和公众监督机制。例如,公共财政要求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传统财政可能更侧重国家战略项目的直接投入。
总结:财政学提供理论基础,公共财政是其适应市场经济的实践形态。理解二者区别,有助于把握现代财政“服务民生”的本质,以及政府在市场中的合理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