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监管总局75号令最新动态聚焦服务型执法与柔性监管,通过典型案例明确“轻微免罚、重违严惩”的执法导向,同时强化食品标识规范与网络市场整治,推动监管与服务的动态平衡。
-
服务型执法成为核心
75号令强调从“管制导向”转向“服务导向”,杭州热电企业因无主观过错免于行政处罚的案例显示,监管部门通过调查走访、技术整改评估等柔性手段,平衡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青岛超市销售过期食品案则体现“首违不罚”原则,辅以电子化台账培训等帮扶措施,实现民生安全与企业减负的双赢。 -
食品标识监管升级
新规要求预包装食品标签强制标注生产日期、保质期独立区域,字体高度不小于3毫米,并禁止虚假宣传(如“特供”“保健功能”)。散装食品需标注分装信息,二维码可补充展示内容,推动信息透明化与责任追溯。 -
网络市场专项整治
针对直播电商虚假营销、平台滥用“仅退款”规则等问题,75号令联合多部门开展专项行动,严查破坏公平竞争行为,同时优化流量分配规则扶持中小微商户,净化线上消费环境。 -
分类施策与动态调整
对大米行业“翻包改期”等恶性行为移送刑事追责,而标签瑕疵等轻微问题责令整改免罚,形成“刚性执法清顽疾+柔***明底线”的治理机制。
当前监管趋势体现“包容审慎”与“底线思维”的结合,企业需关注合规整改窗口期,主动适配服务型执法要求,以透明化运营规避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