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股东滥用权力损害小股东权益时,小股东可通过法律途径有效**,关键手段包括:行使决议撤销权、要求公司回购股权、提起股东代表诉讼等。新《公司法》赋予小股东多项“反制武器”,确保其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收集证据,夯实**基础
小股东需主动查阅公司财务报表、会议记录等,留存大股东违规行为的书面证据(如关联交易合同、异常薪酬记录)。若公司拒绝提供资料,可依据《公司法》第57条起诉强制查阅。 -
内部协商与调解优先
通过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提出质疑,要求纠正不当行为。若公司设有调解机制,可申请第三方介入,避免直接诉讼的高成本与耗时。 -
法律诉讼的核心途径
- 撤销违法决议:针对程序违规(如未通知参会)或内容违法的股东会决议,可在60日内向法院申请撤销。
- 强制回购股权:若公司连续盈利不分红、转让主要财产或章程遭恶意修改,小股东可要求公司以合理价格回购其股权。
- 股东代表诉讼:当大股东操控高管损害公司利益且公司怠于起诉时,小股东可代表公司直接起诉,追回损失。
-
联合其他小股东,增强话语权
持股合计达10%以上的小股东可联合提议召开临时股东大会,罢免违规董事或否决损害性决议。 -
向监管机构举报
若大股东涉及证券违规(如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可向***或交易所举报,借助行政力量施压。
**需注意时效与策略:例如决议撤销权仅60日行使期,而诉讼前应穷尽内部救济。建议咨询专业律师,结合公司章程设计**方案,避免因程序瑕疵败诉。法律是小股东对抗不公的最强盾牌,果断行动方能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