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绩单造假被单位开除不仅面临劳动合同解除,还可能承担行政拘留、罚款甚至刑事责任。根据我国法律,伪造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文件(如加盖公章的成绩单)属于违法行为,情节严重者可判3年以下徒刑;用人单位若在规章制度中明确造假属严重违纪,或证明员工欺诈订立劳动合同,可合法解雇且无需赔偿。
-
法律后果
伪造成绩单若涉及学校公章,可能触犯《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最高判3年有期徒刑;用于求职则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处15日拘留+罚款。若机构参与造假(如协助伪造或虚假宣传),还将面临20万至200万元罚款甚至吊销执照。 -
用人单位解雇依据
- 欺诈订立合同:员工虚构学历或成绩,单位可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解除合同且不赔偿。
- 严重违反制度:若公司规章制度明确造假属违纪(如“提供虚假材料可开除”),并经过民主程序公示,解雇合法。
- 试用期不符录用条件:需在试用期内发现造假并证明录用条件中明确要求信息真实,否则解雇可能无效。
-
**与风险提示
员工被解雇后若质疑程序合法性,可申请劳动仲裁;但若单位举证充分(如造假证据、制度公示记录),仲裁通常不支持赔偿。建议求职者绝对避免造假,用人单位则应完善背景调查和制度条款。
诚信是职场基石,一次造假可能终身污点。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应坚守法律与道德底线,长远发展才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