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关键计算公式包括超滤率=(目标超滤量/治疗时间)、抗凝剂剂量=体重×单位剂量×治疗时间、液体平衡=总入量-总出量。这些公式是临床精准调控治疗参数的核心工具,需结合患者血流动力学、电解质水平及凝血功能动态调整。
-
超滤率计算
超滤率(UFR)公式为:目标超滤量(ml)÷治疗时间(h)。例如,若计划24小时脱水3000ml,则UFR=3000÷24=125ml/h。需注意:- 实际应用中需根据患者血压、心功能调整UFR,避免低血压风险;
- 高钾血症或酸中毒时,需结合置换液流速综合计算溶质清除效率。
-
置换液剂量计算
前稀释与后稀释模式公式不同:- 前稀释:置换液流速(ml/h)= 目标溶质清除率 × 血浆浓度 ÷ 置换液浓度;
- 后稀释:需额外增加10%-20%剂量补偿滤器凝血损失。临床常用25-35ml/kg/h作为起始剂量,脓毒症患者可提升至45ml/kg/h。
-
抗凝剂剂量调整
肝素常用公式:初始剂量=50IU/kg,维持量=10-20IU/kg/h×治疗时间。需通过ACT(活化凝血时间)监测调整:- 无出血风险者:ACT维持在180-220秒;
- 高危出血患者可改用枸橼酸抗凝,按血流速的3%-5%配置枸橼酸钠溶液。
-
液体平衡管理
动态平衡公式:每小时平衡=(置换液+抗凝剂+营养液)-(超滤液+引流液+其他丢失)。要求每4小时核算一次,误差控制在±200ml/24h内。危重患者建议采用电子平衡系统自动记录。
CRRT计算公式的应用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密切监测乳酸、离子钙、pH值等指标。治疗初期每2小时评估一次滤器凝血分级,及时调整参数。推荐使用标准化计算模板(如电子表单或专用软件)减少人为误差,确保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