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男性法定退休年龄为60周岁,但根据2024年最新政策,将从2025年起通过15年渐进式延迟,最终调整至63周岁。 特殊工种、病退等特殊情况可提前至55岁或50岁退休,而弹性退休机制允许个人选择提前或延后3年退休。
-
现行政策基准
男性职工正常退休年龄为60周岁,依据1978年《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的暂行办法》确立,延续至今。特殊工种(如井下、高温作业)男性可55岁退休,完全丧失劳动能力者可50岁退休。 -
延迟退休改革核心内容
2024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议,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男性退休年龄每4个月延迟1个月,15年后(2039年)达到63周岁。例如,2025年满60岁者需多工作1个月,2029年满60岁者需多工作1年。 -
弹性退休与个性化选择
改革允许职工在满足最低缴费年限后,自愿选择提前不超过3年退休(但不得早于原法定年龄),或与单位协商延迟退休最长3年。例如,男性最早可57岁退休(特殊工种除外),最晚可66岁退休。 -
政策背景与考量
延迟退休旨在应对老龄化加剧和劳动力减少问题。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21.1%,劳动年龄人口年均减少超300万,渐进式调整可平衡社保压力与个人权益。
未来退休年龄将动态调整,建议通过政府官网或社保平台查询个人具体退休时间。延迟退休是长期趋势,但政策预留了灵活空间,劳动者可根据健康、职业规划等综合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