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退休金的计算主要依据缴费年限、缴费基数、当地平均工资三大因素,采用“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公式核算。特殊工种、病退等情况可提前退休,养老金会相应调整。以下是具体计算方法:
-
基础养老金计算
公式:(退休时上年度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2 × 缴费年限 × 1%。- 指数化月平均工资:按历年缴费基数与当地平均工资的比值加权计算,体现缴费水平差异。
- 缴费年限:每满1年计发1%,不足1年的部分按月折算(如30年=30%)。
-
个人账户养老金计算
公式: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国家统一标准,50岁退休按195个月,60岁按139个月)。- 储存额来源:每月缴费基数的8%存入个人账户,历年累积并计息。
- 早退影响:提前退休计发月数增加,每月领取金额减少(如55岁退休计发170个月)。
-
过渡性养老金(部分人群适用)
针对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前(1992年前)参加工作的人员,额外按视同缴费年限计算补贴,具体比例由地方政府规定。 -
特殊情形调整
- 延迟退休:每延迟1年,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待遇同步增加(如多缴5年可多领5%)。
- 病退/特殊工种:养老金按提前退休年限扣减,但最低不低于当地标准的60%。
提示:退休金受政策动态调整影响,建议通过社保官网测算工具或线下窗口核查个人数据。保持缴费基数与年限的连续性,可显著提升未来待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