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金计算的核心公式可概括为“三部分累加”: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其中缴费年限和社会平均工资是影响结果的关键变量。不同养老保险类型(职工/居民)算法差异显著,灵活就业人员按职工标准计算,而城乡居民养老金则更依赖政府补贴和基础养老金调整。
-
职工养老保险公式
- 基础养老金 = 退休时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 × (1 + 平均缴费指数) ÷ 2 × 缴费年限 × 1%。例如,月均工资6000元、缴费指数0.6、年限15年,基础养老金为720元/月。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 ÷ 计发月数(60岁退休按139个月)。若累计储存额7.2万元,每月约领取518元。
- 过渡性养老金仅适用于1996年前参加工作或有视同缴费年限者,按地方政策计算。
-
居民养老保险公式
- 基础养老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决定,个人账户养老金 = (个人缴费 + 政府补贴)总额 ÷ 139。例如年缴1000元补贴60元,20年后月领约153元。
-
关键影响因素
- 缴费年限比缴费档位更重要:年限翻倍可使基础养老金翻倍,而缴费指数翻倍仅增37.5%。
- 社会平均工资与结果正相关,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个人账户养老金越高。
提示:养老金算法全国统一但存在地方差异,退休后仍会随政策调整增长。建议优先延长缴费年限,并关注所在地最新补贴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