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赔偿金计算基数是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前12个月的应得平均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等货币性收入,并受“社平工资3倍封顶”和“最低工资保底”双重规则限制。
-
基数核心:应得工资而非实发工资
计算时需以税前应得工资为准,即扣除社保、个税前的全部收入。例如月薪1万元(含2000元补贴),即使实发8000元,基数仍按1万元计算。 -
特殊情况处理
- 工作不满12个月:按实际工作月数计算平均工资。
- 工资低于最低标准:直接以当地最低工资为基数。
- 高收入群体:月工资超过社平工资3倍的,基数按3倍封顶且补偿年限不超过12年。
-
赔偿金与经济补偿金的区别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金(2N)以经济补偿金基数(N)的2倍计算,但基数规则一致。
提示:企业需明确薪酬结构,避免因基数计算错误引发纠纷;劳动者应留存工资条等证据,确保权益不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