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后,同步废止了9部单行民事法律,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实现了民事法律规范的“诸法汇一典”。 这一变革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从分散走向统一,关键亮点在于:废除旧法并非取消相关规范,而是将内容整合优化后纳入民法典,覆盖婚姻、财产、合同等民生全领域,同时新增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条款(如打印遗嘱、离婚经济补偿等)。
-
被废除的9部法律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60条明确废止以下法律:《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这些法律涉及民事活动的核心领域,例如婚姻家庭编替代原《婚姻法》,合同编整合原《合同法》内容。 -
废除原因:新法取代旧法
民法典采用“编纂”而非全新制定,将原有单行法系统性整合,消除法律间的重复或冲突。例如,原《物权法》《担保法》中关于担保物权的条款被优化后纳入物权编;原《侵权责任法》规则升级为侵权责任编,新增网络侵权等现代场景规范。 -
内容升级与新增亮点
- 婚姻家庭:取消“患有疾病禁止结婚”条款,扩大离婚经济补偿适用范围(不再限于AA制夫妻)。
- 继承:新增打印遗嘱、录像遗嘱形式,顺应数字化趋势。
- 合同:明确电子合同成立规则,回应电商时代需求。
- 担保:约定不明的保证方式从“连带责任”改为“一般保证”,减轻保证人负担。
-
实务影响提示
处理民事事务时需直接引用民法典条文,例如离婚程序应参考第1076条至第1082条,而非已废止的《婚姻法》。部分司法解释也随旧法失效,需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新司法解释。
总结:民法典的“一典通”模式既保留了原有法律的成熟规则,又通过体系化编排和内容创新提升了法律适用效率。公众需注意及时更新法律知识,避免引用已废止的旧法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