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颁布哪些被废除了

​《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后,同步废止了9部单行民事法律,包括《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实现了民事法律规范的“诸法汇一典”。​​ 这一变革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从分散走向统一,​​关键亮点​​在于:废除旧法并非取消相关规范,而是将内容整合优化后纳入民法典,​​覆盖婚姻、财产、合同等民生全领域​​,同时新增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条款(如打印遗嘱、离婚经济补偿等)。

  1. ​被废除的9部法律清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260条明确废止以下法律:《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这些法律涉及民事活动的核心领域,例如婚姻家庭编替代原《婚姻法》,合同编整合原《合同法》内容。

  2. ​废除原因:新法取代旧法​
    民法典采用“编纂”而非全新制定,​​将原有单行法系统性整合​​,消除法律间的重复或冲突。例如,原《物权法》《担保法》中关于担保物权的条款被优化后纳入物权编;原《侵权责任法》规则升级为侵权责任编,新增网络侵权等现代场景规范。

  3. ​内容升级与新增亮点​

    • ​婚姻家庭​​:取消“患有疾病禁止结婚”条款,扩大离婚经济补偿适用范围(不再限于AA制夫妻)。
    • ​继承​​:新增打印遗嘱、录像遗嘱形式,顺应数字化趋势。
    • ​合同​​:明确电子合同成立规则,回应电商时代需求。
    • ​担保​​:约定不明的保证方式从“连带责任”改为“一般保证”,减轻保证人负担。
  4. ​实务影响提示​
    处理民事事务时需直接引用民法典条文,例如离婚程序应参考第1076条至第1082条,而非已废止的《婚姻法》。部分司法解释也随旧法失效,需关注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新司法解释。

​总结​​:民法典的“一典通”模式既保留了原有法律的成熟规则,又通过体系化编排和内容创新提升了法律适用效率。公众需注意​​及时更新法律知识​​,避免引用已废止的旧法条文。

本文《民法典颁布哪些被废除了》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370.html

相关推荐

民法通则是不是失效了

民法通则并未完全失效,但其大部分内容已被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替代。 1. 民法通则的历史地位 民法通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6年颁布,1987年实施,它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作为中国民事法律的基本法,民法通则为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废止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实施后,‌《民法通则》并未立即废止,而是与新法并行适用至民法典生效 ‌。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正式颁布后,2021年1月1日其生效当日,‌《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由民法典统一替代实施。 ・新旧法律衔接的特殊安排 《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首次实施时采用"增量替代"模式,仅废止《民法通则》中与总则冲突的条款,其余部分继续有效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对事假规定最新

​​民法典对事假的最新规定明确:员工因私请假属无薪假,但单纯事假不构成合法解雇理由,且全年累计超20天可能影响年休假权益。​ ​ ​​事假性质与工资处理​ ​ 事假是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申请的假期,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工资,具体扣薪标准通常为:月基本工资÷21.75×请假天数。若全年累计事假未超20天或单次未超15天,工资可全额发放;超期部分按基本工资70%或50%计发,超60天可停发工资。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明确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基本原则,同时规定了“有利溯及”“空白溯及”“跨法从新”三类例外情形,确保新旧法律平稳衔接。​ ​其核心在于以法律事实发生时间为判断基准,兼顾当事人合理预期与社会公平,例如对英雄烈士保护、打印遗嘱效力等特定情形允许溯及适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原则与例外​ ​ 法律事实发生在民法典施行前的,原则上适用旧法;但若民法典更有利于保护权益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时效一览表

《民法典》统一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民法典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一般诉讼时效 :适用于大多数民事权利请求,如合同履行、侵权责任等。 特殊诉讼时效 :某些特定领域(如最长诉讼时效20年)或特殊情形另有规定。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规则 起算点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中断与中止 :中断 :权利人主张权利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关于出生日期的规定

自然人出生日期的法律认定‌以出生证明记载时间为准,无证明时采用户籍登记时间,存在相反证据可推翻既有记录 ‌。民法典通过明确证据优先级和异议处理规则,保障身份关系认定准确性。 ‌法定优先顺序 ‌ 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是确认出生时间的首选依据,因其具备专业性和实时记录特征。未及时办理出生证明或证明遗失的情况下,户籍登记机关存档的出生日期自动成为法定依据。 ‌户籍登记的补充作用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启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这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 ​,从胎儿权利到遗产继承贯穿一生,​​取代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 ​,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新时代。 ​​立法背景与表决通过​ ​:民法典编纂历时66年,历经四次启动与中断,最终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对物业费收费日期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物业费的收费日期通常以物业服务合同为准,具体日期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律,对物业费的收取日期并未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民法典》第944条的规定,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和物业的使用性质,妥善维修、养护、清洁、绿化和经营管理物业服务区域内的业主共有部分,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2025-05-15 资格考试

合同法对日期的有关规定

​​合同法对日期的核心规定可总结为:合同成立与生效时间以签署或约定为准,特殊情形需经批准登记,日期错误或缺失可能影响履行但未必导致无效。​ ​ ​​合同成立与生效日期的基本原则​ ​ 合同自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时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通常同时生效。例外情形包括:法律要求批准登记的合同(如中外合资合同),需完成手续后生效;附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时生效。 ​​日期错误的处理与效力​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小知识

《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共计1260条。 关键亮点 见义勇为免责 :明确因保护他人权益而受损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适当补偿。 个人信息保护 :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加强对数据、虚拟财产及隐私权的保护。 绿色原则 :将节约资源

2025-05-15 资格考试

物权法是不是废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我国物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物权编取代了《物权法》的相关内容。这意味着《物权法》已被废止,其条款和原则已融入《民法典》中。 1. 《物权法》的废止背景 《物权法》作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物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出生日期以什么为准

​​民法通则中出生日期的认定标准以户籍证明为首要依据,其次是医院出生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 ​若存在足以推翻上述记载的证据,则以实际证据为准。这一规则在《民法典 》实施后进一步明确,​​出生证明的效力优先于户籍登记​ ​,但两者均可被其他有效证据推翻。 ​​户籍证明的优先性​ ​:根据《民法通则 》及最高法相关意见,公民出生时间首先以户籍登记为准。这是传统法律实践中认定年龄的核心依据

2025-05-15 资格考试

最新民法通则

​​最新《民法通则 》的核心调整聚焦于合同解释规则细化、民事主体权益扩展及交易习惯认定标准化,旨在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法律关系,同时强化对格式条款、预约合同等特殊情形的司法指引。​ ​ ​​合同解释规则更趋灵活​ ​ 法院需综合缔约背景、履行行为等因素确定真实意思表示,若双方对条款有共同理解(即使偏离通常含义),优先采纳该理解。对条款效力的争议,倾向选择有利于合同有效的解释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总则和民法通则的关系

民法总则与民法通则的关系可概括为:‌民法总则是民法通则的升级版 ‌,二者具有‌继承与更新关系 ‌。‌民法总则实施后并未完全废止民法通则 ‌,而是通过吸收核心内容、调整法律规则,逐步推动民法体系的完善,最终在民法典生效后,二者‌同步废止 ‌。 ‌关键亮点提炼 ‌: ‌民法通则(1987年生效)是我国民事领域基础性法律 ‌,涵盖广泛但缺乏体系化; ‌民法总则(2017年生效)是民法典的开篇之作 ‌

2025-05-15 资格考试

现行的民法通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基础性法律,于1986年颁布,确立了平等、自愿、公平等核心原则,规范了公民、法人的民事权利与义务,并于2021年随《民法典 》施行而废止。​ ​ 其核心内容包括民事主体制度、民事法律行为规则、民事责任体系等,为市场经济运行和个人权益保护提供了基本框架。 ​​基本原则与调整范围​ ​ 民法通则明确以“平等主体”为调整对象,涵盖公民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废止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已于2021年1月1日 废止,其废止的主要依据是2020年5月28日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废止背景 民法典的编纂与实施 :民法典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大变革,整合了包括《民法通则》在内的多部民事单行法,形成了统一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 法律体系的完善 :废止《民法通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84条是否废止

​​《民法通则 》第84条已随《民法典 》生效而废止,其核心内容被《民法典》合同编吸收并优化。​ ​ 原条款规定的债权债务关系规则,现由《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等条款替代,新旧法衔接明确,法律适用更系统化。 ​​废止依据​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正式实施,其第一千二百六十条明确规定《民法通则》同步废止,包括第84条在内的全部条款均不再独立适用。新法对旧法内容进行整合升级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52条废止

​​《民法通则 》第52条已随《民法典 》施行而废止,其核心内容被吸收并优化为“违背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等条款,​ ​体现了立法对合同效力的精细化调整,既保留了对公共利益和道德底线的保护,又删除了冗余规则以鼓励市场交易。 ​​废止背景与法律衔接​ ​ 原《民法通则》第52条关于合同无效情形的规定,因《民法典》的体系化整合而废止。新法将“损害国家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是否废止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并未被废止。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体系由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构成,它们共同构成了国家治理的基础。这些法律在制定和修改时都经过了严格的程序,包括立法调研、草案起草、审议修改、表决通过等多个环节,以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1. 宪法的稳定性: 作为国家的根本法,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自1982年颁布以来

2025-05-15 资格考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2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92条规定:“没有合法根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损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还受损失的人。”这一条款明确了不当得利的法律处理原则,强调公平原则和权益保护,是民事法律中重要的公平性条款。 1. 不当得利的定义 不当得利是指一方在没有合法依据的情况下,因某种法律事实而获得利益,导致另一方遭受损失。其核心在于“没有合法根据”,即受益人的获利缺乏法律上的正当性。 2.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