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对日期的有关规定

​合同法对日期的核心规定可总结为:合同成立与生效时间以签署或约定为准,特殊情形需经批准登记,日期错误或缺失可能影响履行但未必导致无效。​

  1. ​合同成立与生效日期的基本原则​
    合同自当事人签名、盖章或按指印时成立,依法成立的合同通常同时生效。例外情形包括:法律要求批准登记的合同(如中外合资合同),需完成手续后生效;附条件或期限的合同,条件成就或期限届满时生效。

  2. ​日期错误的处理与效力​
    若合同日期填写错误(如笔误),但未实质影响权利义务(如履行期限计算),合同仍有效。但若错误导致关键条款歧义(如生效时间矛盾),可能需协商补充或司法介入。

  3. ​未填写日期的风险与补救​
    未注明日期的合同仍可有效,但可能引发履行期限争议或诉讼时效计算困难。补救措施包括:双方协商补签、见证人证明或通过履行行为推定日期。

  4. ​日期包含当天的解释规则​
    “合同签订之日起”通常理解为不包含当天,从次日起算。例如,约定“签字后3日内付款”,签字当日不计入期限。

​提示​​:签订合同时务必核对日期准确性,涉及特殊生效条件的需明确约定,避免因形式瑕疵引发纠纷。

本文《合同法对日期的有关规定》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134333.html

相关推荐

《民法典》小知识

《民法典》是我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涵盖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七编,共计1260条。 关键亮点 见义勇为免责 :明确因保护他人权益而受损的,由侵权人承担责任,受益人可适当补偿。 个人信息保护 :首次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加强对数据、虚拟财产及隐私权的保护。 绿色原则 :将节约资源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对欠钱的新规定

​​民法典对欠钱的新规定强化了债权保障,明确债务人需依约还款,否则将面临强制执行、信用惩戒甚至刑事责任​ ​。新规涵盖还款责任、诉讼时效、恶意逃债惩治等关键领域,为债权人提供更全面的法律支持,同时规范债务履行程序。 ​​还款责任与期限​ ​:债务人必须按约定履行还款义务,未明确期限的需在债权人催告后合理期限内偿还。逾期需支付利息或违约金,且法院可强制执行财产。 ​​诉讼时效缩短至3年​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遗嘱新规定

​​《民法典 》遗嘱新规定明确:新增打印、录像遗嘱形式,取消公证遗嘱优先效力,并引入遗产管理人制度,全面保障遗嘱自由与真实性。​ ​ ​​遗嘱形式多样化​ ​ 新增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两种法定形式,要求打印遗嘱每页需遗嘱人及两名见证人签名并注明日期,录像遗嘱需记录见证人姓名、肖像及日期,适应数字化时代需求。 ​​公证遗嘱不再优先​ ​ 废除原《继承法 》中公证遗嘱效力优先规则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最新版是哪一年

民法典最新版是‌2020年 ‌正式颁布的。‌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这部法典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系统整合了原有民事单行法律,新增居住权、人格权独立成编等亮点 ‌,全面覆盖公民生活核心领域。 ‌民法典的立法背景与意义 ‌ 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历时多年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的十大核心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了民事活动的方方面面,其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十大亮点: 1.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民法典明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立法目的,强调平等、自愿、公平、诚信、守法和公序良俗等基本原则,为民事活动提供了价值导向。 2. 确立绿色原则 民法典首次将“绿色原则”纳入民法基本原则,推动可持续发展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属于国内法吗

​​民法典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国内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适用于中国主权范围内的民事法律关系,具有基础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 ​​国内法的核心属性​ ​ 国内法指由一国立法机关制定并在其主权范围内实施的法律规范。民法典作为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和财产关系的基本法,其制定主体为全国人大,适用范围明确限定于中国境内,符合国内法的定义。 ​​民法典的立法依据与效力​ ​ 民法典依据宪法制定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一般法还是特别法

​​《民法典 》是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一般法,其核心作用是为各类民事活动提供基础性、普适性的规范,而商事、知识产权等领域的单行法作为特别法处理特定问题。​ ​ 二者形成“一般法统辖、特别法优先”的互补关系,共同构建完整的民法体系。 ​​一般法的核心特征​ ​ 《民法典》作为一般法,覆盖民事主体、权利、行为、责任等基础规则,例如合同订立、物权保护、婚姻家庭等普遍性问题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属于根本法

民法典不属于根本法 在法律体系中,根本法通常指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规定国家基本制度和公民基本权利的法律,而民法典主要调整的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不涉及国家基本制度。 1. 法律效力层面: 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依据。 民法典虽然在民事领域具有重要性,但其法律效力低于宪法,不能作为其他法律的立法依据。 2. 内容层面: 根本法通常规定国家的基本制度,如国家性质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特别法吗

民法典不是特别法,而是民事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法律,具有‌基本法地位 ‌。其核心亮点体现为‌调整范围覆盖普遍民事关系 ‌、‌确立一般性法律规则 ‌、‌与特别法形成互补关系 ‌,在适用上遵循‌特别法优先 ‌原则。 从法律体系定位来看,民法典属于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本法。根据立法法规定,基本法律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民法典正是由全国人大通过并实施的民事法律总纲。相较之下,特别法是指适用于特定主体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是国家的根本法吗

​​民法典并非国家的根本法,而是依据宪法制定的基础性法律,其核心功能在于规范民事关系、保障公民权利,并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支柱。​ ​宪法作为根本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而民法典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为定位,是调整平等主体间人身与财产关系的“社会生活百科全书”。 ​​法律地位差异​ ​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根本制度、任务和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对物业费收费日期的规定

民法典规定物业费的收费日期通常以物业服务合同为准,具体日期由合同双方协商确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基本法律,对物业费的收取日期并未做出具体规定。根据《民法典》第944条的规定,物业服务人应当按照约定和物业的使用性质,妥善维修、养护、清洁、绿化和经营管理物业服务区域内的业主共有部分,维护物业服务区域内的基本秩序,采取合理措施保护业主的人身、财产安全。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启用日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于​​2021年1月1日正式施行​ ​,这是新中国首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涵盖7编1260条​ ​,从胎儿权利到遗产继承贯穿一生,​​取代了婚姻法、继承法等9部单行法​ ​,标志着我国民事权利保护进入新时代。 ​​立法背景与表决通过​ ​:民法典编纂历时66年,历经四次启动与中断,最终于2020年5月28日由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高票通过,***主席签署主席令公布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关于出生日期的规定

自然人出生日期的法律认定‌以出生证明记载时间为准,无证明时采用户籍登记时间,存在相反证据可推翻既有记录 ‌。民法典通过明确证据优先级和异议处理规则,保障身份关系认定准确性。 ‌法定优先顺序 ‌ 医疗机构出具的出生证明是确认出生时间的首选依据,因其具备专业性和实时记录特征。未及时办理出生证明或证明遗失的情况下,户籍登记机关存档的出生日期自动成为法定依据。 ‌户籍登记的补充作用 ‌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时效一览表

《民法典》统一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三年 ,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一、民法典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 一般诉讼时效 :适用于大多数民事权利请求,如合同履行、侵权责任等。 特殊诉讼时效 :某些特定领域(如最长诉讼时效20年)或特殊情形另有规定。 二、诉讼时效期间的计算规则 起算点 :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中断与中止 :中断 :权利人主张权利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

​​民法典时间效力司法解释明确以“法不溯及既往”为基本原则,同时规定了“有利溯及”“空白溯及”“跨法从新”三类例外情形,确保新旧法律平稳衔接。​ ​其核心在于以法律事实发生时间为判断基准,兼顾当事人合理预期与社会公平,例如对英雄烈士保护、打印遗嘱效力等特定情形允许溯及适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基本原则与例外​ ​ 法律事实发生在民法典施行前的,原则上适用旧法;但若民法典更有利于保护权益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对事假规定最新

​​民法典对事假的最新规定明确:员工因私请假属无薪假,但单纯事假不构成合法解雇理由,且全年累计超20天可能影响年休假权益。​ ​ ​​事假性质与工资处理​ ​ 事假是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申请的假期,用人单位可不支付工资,具体扣薪标准通常为:月基本工资÷21.75×请假天数。若全年累计事假未超20天或单次未超15天,工资可全额发放;超期部分按基本工资70%或50%计发,超60天可停发工资。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总则施行后民法通则废止了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实施后,‌《民法通则》并未立即废止,而是与新法并行适用至民法典生效 ‌。2020年5月28日《民法典》正式颁布后,2021年1月1日其生效当日,‌《民法通则》与《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由民法典统一替代实施。 ・新旧法律衔接的特殊安排 《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编纂的"开篇之作",首次实施时采用"增量替代"模式,仅废止《民法通则》中与总则冲突的条款,其余部分继续有效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通则是不是失效了

民法通则并未完全失效,但其大部分内容已被202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所替代。 1. 民法通则的历史地位 民法通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于1986年颁布,1987年实施,它标志着中国民事法律体系的初步建立。作为中国民事法律的基本法,民法通则为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2. 民法典的颁布与实施 2020年5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颁布

2025-05-15 资格考试

民法典颁布哪些被废除了

​​《民法典 》自2021年1月1日施行后,同步废止了9部单行民事法律,包括《婚姻法 》《继承法 》《合同法 》等,实现了民事法律规范的“诸法汇一典”。​ ​ 这一变革标志着我国民事法律体系从分散走向统一,​​关键亮点​ ​在于:废除旧法并非取消相关规范,而是将内容整合优化后纳入民法典,​​覆盖婚姻、财产、合同等民生全领域​ ​,同时新增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条款(如打印遗嘱、离婚经济补偿等)。

2025-05-15 资格考试

物权法是不是废除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为我国物权制度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中物权编取代了《物权法》的相关内容。这意味着《物权法》已被废止,其条款和原则已融入《民法典》中。 1. 《物权法》的废止背景 《物权法》作为我国民事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实施以来在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保护物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5-05-15 资格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