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权过程中常见问题主要集中在权属争议、程序合规性、历史遗留纠纷及政策执行差异等方面,尤其涉及宅基地“一户多宅”、超面积登记、非集体成员权益等高频难点。以下是关键问题解析与应对思路:
- 权属来源缺失:无历史证明材料的宅基地需通过村委会公告确认,结合乡镇政府审核补正程序。例如,公告30天无异议后出具证明,可合法登记。
- “一户多宅”矛盾:分户未批、继承房屋等情形需差异化处理。符合分户条件且公告无异议的,补办手续后可登记;继承导致的“多宅”需在证书附记栏注明。
- 面积超标争议:1982年前建成的宅基地按实际面积登记;1982-1987年间超标的需结合地方政策处理;1987年后超建部分不予登记,仅标注合法范围。
- 非集体成员权益:移民安置等政府规划项目需先退出原宅基地;城市居民继承房屋可登记但需注明身份,1999年后违法购地不予确权。
- 妇女权益保障:婚嫁妇女在新家庭取得宅基地后,原权益应注销;登记时需明确记载女性成员权益。
- 历史纠纷处理:土地边界争议需国土部门确权;承包地流转矛盾需仲裁或诉讼解决,暂缓争议地块登记。
确权问题的核心在于平衡法律刚性要求与基层灵活性。建议提前梳理材料、主动参与公示程序,必要时借助专业调解或法律渠道,确保权益合法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