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拆迁补偿流程主要包括公告发布、权属调查、补偿协商、协议签订和款项发放等关键环节,核心原则是“先补偿后搬迁”和“保障居住权益”。 具体补偿方式可选择货币补偿、产权调换或宅基地重建,补偿标准需结合房屋结构、面积及当地政策综合计算。以下是详细流程解析:
-
公告与调查
政府部门需在拟征收范围内发布征地预公告,明确范围、目的及补偿标准,公告期不少于30日。同步开展土地现状调查,登记宅基地权属、房屋面积及地上附着物,调查结果需经农户签字确认。 -
补偿方案制定与公示
根据调查结果拟定补偿安置方案,内容包括补偿方式(货币/产权调换)、计算标准、过渡安置费等。方案需公示并征求村民意见,若超半数对方案有异议,需组织听证会修改。 -
补偿登记与协议签订
农户需持宅基地使用权证、房屋产权证明等材料办理补偿登记。对方案无异议后,与征收方签订协议。特别注意:协议需明确补偿金额、支付时间、安置房交付标准等细节,并留存原件。 -
补偿实施与搬迁
协议签订后,征收方需足额支付补偿款或提供安置房。选择产权调换的,过渡期内可领取临时安置费。搬迁完成后,农户腾退房屋,政府组织拆除。 -
争议处理与法律救济
若对补偿不满,可申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未达成协议且拒不搬迁的,政府可依法申请强制执行,但必须确保补偿款已专户存储或安置房已落实。
提示:各地政策存在差异,建议提前查询当地最新补偿标准,保留好权属证明,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以维护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