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食品行业法规更新核心变化包括:强化过敏原标识(新增芝麻等8类)、数字化标签要求(二维码溯源强制化)、减盐减糖行业标准细化(分年龄段限定值),以及跨境食品监管趋严(需提供原产地安全认证)。
过敏原管理升级。新规要求预包装食品必须用粗体或色块突出显示过敏原信息,新增芝麻、腰果等8类高致敏物质,餐饮业需在菜单及电子点餐系统中同步标注。散装食品需在盛放容器3米内设置醒目提示牌。
标签技术革新。2024年起,所有批次食品包装须印制可追溯二维码,涵盖原料来源、生产线编号及检验报告。液态产品需额外标注“开封后保质期”,替代原有生产日期+保质期的单一模式。
健康指标量化。针对儿童食品,钠含量不得超过300mg/100g,糖分限值按年龄段划分:3岁以下禁止添加游离糖,6岁以下每日参考摄入量占比≤10%。烘焙类食品需标注“反式脂肪酸为零”或具体含量。
进口食品合规成本增加。东南亚水果需提供农药残留电子证书并与中国海关数据链对接,乳制品原料供应商必须通过CNAS认证。跨境电商零售包装须加贴中文警示语,字体高度≥3mm。
企业需在6个月内完成标签系统改造,重点核查过敏原交叉污染风险点。省级市场监管部门将开展专项抽检,违规最高处以货值金额20倍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