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直接继承取得吗

​民法典规定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直接单独继承,但可通过“房地一体”原则间接取得。​​ 关键点在于:​​宅基地所有权归集体所有​​,村民仅享有使用权;​​继承需以地上房屋存在为前提​​,城镇户籍子女可继承房屋及对应的宅基地使用权;​​非集体成员继承后不得翻建房屋​​,房屋灭失则使用权终止。

  1. ​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性质​
    根据《民法典》,宅基地所有权归农村集体,村民仅有使用权。使用权具有身份依附性,非本集体成员原则上不得直接继承。但若宅基地上有合法建造的房屋,继承人可通过继承房屋所有权,依据“房地一体”原则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2. ​继承的核心条件​

    • ​房屋必须存在​​:若房屋倒塌或灭失,宅基地使用权将随之中止,集体有权收回土地。
    • ​继承人身份不限​​:城镇户籍子女、外嫁女(无论户口是否迁移)均可继承房屋及对应宅基地使用权,但非集体成员继承后仅能维修房屋,不得翻建或扩建。
    • ​特殊情形处理​​:如多子女家庭中部分成员仍属集体户,宅基地使用权优先由户内成员继续享有,其他继承人仅能主张房屋折算价值。
  3. ​继承后的限制与风险​

    • 非集体成员继承的宅基地使用权需在不动产登记中注明“合法继承人”身份,且权利附条件。
    • 房屋自然损毁后,宅基地由集体收回,继承人无法重新申请。
    • 遗赠给非亲缘关系人(如朋友)无效,宅基地使用权不得通过遗嘱赠与集体外人员。

​总结​​:宅基地使用权继承需严格遵循“房地一体”规则,重点在于维护房屋的存续状态。建议继承人提前了解地方政策,确保合法登记,避免因房屋损毁丧失权益。

本文《民法典宅基地使用权可以直接继承取得吗》系辅导客考试网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合作方转载必需注明出处:https://www.fudaoke.com/exam/3244697.html

相关推荐

宅基地使用权认定找哪个部门

​​宅基地使用权认定需向乡镇政府或自然资源部门申请,关键流程包括村级初审、乡镇审批和县级确权登记,其中农业农村部门负责资格审核,自然资源部门负责规划与登记。​ ​ ​​核心受理部门​ ​ 宅基地认定实行“乡镇主责、村级主体”机制。农户需先向村委会或村民小组提交申请,经村级公示审查后,由乡镇政府组织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审批。涉及农用地转用的需报县级自然资源部门批准。 ​​权责分工​ ​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农村宅基地法律条文

农村宅基地的法律条文明确规定了其使用范围、审批流程及面积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和《土地管理法》的相关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且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 1.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十二条明确指出,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同时强调人均土地少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需制定相应政策。 《土地管理法》进一步规定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宅基地使用权归个人吗

‌宅基地使用权归农民个人所有,但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具有身份依附性、无偿取得性和永久使用性 ‌三大特点,但禁止买卖、抵押等行为。以下是关键解析: ‌权利归属 ‌ 宅基地使用权是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的用益物权,由农户以户为单位申请获得,‌使用权人可依法占有、使用土地建造住宅 ‌,但土地所有权始终属于村集体。 ‌取得条件 ‌ 需具备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宅基地是所有权还是使用权

​​宅基地归集体所有,农民仅享有使用权​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宅基地的所有权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而农民作为集体成员依法取得的是​​宅基地使用权​ ​,包括占有、使用和有限收益的权利,但​​不能继承、买卖或抵押​ ​宅基地本身。房屋作为个人财产可继承,但需遵循“房随地走”原则。 ​​法律明确规定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 ​ 宅基地是集体所有的建设用地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民法典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规定

​​民法典明确宅基地使用权是农民对集体土地的用益物权,具有福利性、无期限性和主体特定性三大核心特征,​ ​具体规定包括:使用权人可依法建造住宅及附属设施,但不得抵押;因自然灾害灭失的可重新分配;转让需符合土地管理法规。 ​​权利内容与限制​ ​ 使用权人享有占有、使用集体土地建造住宅的权利,但不得改变土地用途或超标准占地。宅基地禁止抵押,且转让需遵循“一户一宅”原则,城镇居民禁止购买。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补偿多少范围不算敲诈

根据法律规定,补偿金额是否构成敲诈勒索需视具体情形而定。若行为人主张合理权益,金额在合理范围内,且未采取威胁、恐吓等非法手段,通常不构成敲诈勒索。 1. 合法权益的主张 若行为人确信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通过正当方式主张补偿,即使金额较高,也不一定构成敲诈勒索。例如,在消费**中,若消费者因产品质量问题要求赔偿,即使金额较大,只要依据法律规定,便不属于敲诈勒索。 2. 金额的合理性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中国与欧洲政体的差异

‌中国实行中国***领导的社会主义制度,强调集中统一与长期规划;欧洲国家普遍采用多党竞争的议会民主制,注重权力制衡与短期选举周期。 ‌ 核心差异体现在 ‌政党制度、权力结构、决策效率 ‌ 和 ‌治理目标 ‌ 四个维度: ‌政党制度 ‌ 中国是 ‌****多党参政 ‌ 的协商民主模式,中国***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整合各方利益;欧洲多为 ‌多党轮流执政 ‌,政党通过选举竞争组建联合政府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各地永久征地补偿标准对比

​​各地永久征地补偿标准差异显著,核心影响因素包括区域经济水平、土地用途及政策框架。​ ​经济发达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的补偿标准可达每亩10-20万元,中西部则普遍在1.5万-5万元/亩,特殊项目或一线城市核心区偶现30万/亩案例,但需综合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多项费用。 ​​补偿构成与计算逻辑​ ​ 永久征地补偿通常包含土地补偿费(耕地年均产值6-10倍)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不同地区赔偿标准差异

不同地区赔偿标准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结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差异点 赔偿基数差异 收入标准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是主要差异来源。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基数较高,例如2025年北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约85,000元,农村居民约38,000元;中西部地区基数较低。 消费支出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也影响赔偿金额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国家征地补偿都标准是什么

国家征地补偿标准以​​公平合理、保障农民生活水平​ ​为核心,主要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青苗及附着物补偿​ ​三大类,具体金额与土地类型、产值及地方政策挂钩。​​耕地补偿费为前三年均产值的6-10倍​ ​,安置费为4-6倍/人,总和不超过30倍;其他土地及附着物标准由省级政府制定,并需依法公示方案、听取意见。 ​​土地补偿费​ ​:针对被征土地本身的经济价值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民法典关于宅基地的规定

​​民法典明确规定宅基地使用权归农村集体所有,农民仅享有占有和使用权,且遵循“一户一宅”原则,禁止非法买卖或转让给非集体成员。​ ​ 关键亮点包括:​​宅基地不可单独继承但可“地随房走”​ ​、​​城镇户籍子女继承需满足“地上有房”条件​ ​、​​转让需符合集体内部流转规则​ ​,以及​​因自然灾害灭失可重新分配​ ​。 ​​宅基地的基本属性​ ​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宅基地使用权怎么继承

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但需遵循一定的法律原则和政策要求。根据《继承法》和自然资源部的政策解读,宅基地使用权可以随房屋继承转移,但需符合“房地一体”原则,即房屋所有权与宅基地使用权必须一同继承。继承人需具备合法继承资格,包括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或通过法定继承方式取得权利。 具体继承要求 继承资格 :继承人可以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也可以是非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如城镇户籍子女)。但需注意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宅基地使用权生效要件

​​宅基地使用权的生效要件包括依法申请审批、符合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资格、完成权属登记三大核心条件,其中登记是权利生效的法定标志。​ ​ ​​依法申请审批​ ​ 申请人需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一户一宅”原则,通过村民会议讨论、乡镇政府审核及县级政府批准。涉及农用地的还需省级政府审批,确保用途符合规划。 ​​主体资格限制​ ​ 仅限本集体成员享有,城镇居民或外集体成员通过买卖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宅基地拆了使用权归谁

‌宅基地拆迁后使用权归属遵循"地随房走"原则 ‌:若房屋为合法建筑,‌使用权人可获得补偿并保留集体成员资格 ‌;若属违建则‌无权主张权益 ‌。关键点包括‌产权认定、补偿协议签订 ‌及‌集体成员身份确认 ‌。 ‌合法建筑情形 ‌ 宅基地上房屋持有产权证或合法审批手续的,拆迁时使用权人有权获得安置补偿(货币或宅基地置换)。补偿后原使用权灭失,但集体成员身份不变,可申请新宅基地。 ‌违法建筑处理 ‌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宅基地收回使用权规定

​​宅基地收回使用权规定明确:村集体可依法收回七类情形下的宅基地,包括骗取批准、闲置超两年、改变用途等,需经村民集体决议和政府审批,保障农民权益与土地资源合理利用​ ​。 ​​非法手段取得的宅基地必须收回​ ​。通过欺骗等不正当方式获得的宅基地使用权,一经查实将无偿收回,确保公平性。 ​​长期闲置或未建房的宅基地面临收回​ ​。批准后超过两年未建住宅(不可抗力除外),或房屋坍塌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法院如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法院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例如快速执行拖欠工资案件、建立“立+审+执”一体化机制、完善法律法规等。这些举措确保农民工权益得到及时维护,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1. 快速执行拖欠工资案件 法院通过高效的执行机制,迅速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案件。例如,某些案件中,法院在20天内完成执行,帮助百余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的工资。 2. 建立“立+审+执”一体化机制 法院运用“立案、审判、执行”一体化机制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如何保障失地农民权益

​​保障失地农民权益需从补偿机制、就业扶持、社会保障三方面协同发力:​ ​ ​​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并确保透明分配​ ​是基础,​​建立职业技能培训与创业扶持体系​ ​是关键,​​将失地农民纳入城乡一体化社保网络​ ​是长远保障。以下为具体措施: ​​完善征地补偿机制​ ​ 征地补偿应结合土地市场价值、农民再就业成本及未来收益,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推行​​留地安置政策​ ​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什么机制保障农民权益

‌保障农民权益的核心机制包括《农村土地承包法》确权登记、农业补贴直接发放、最低收购价政策、法律援助绿色通道以及村民自治监督体系五大方面 ‌。这些制度从土地、收入、法律等多维度构建了农民权益"防护网",其中‌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率超98% ‌,‌粮补直拨到户杜绝截留 ‌,‌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连续18年上调 ‌是关键亮点。 ‌分点机制解析 ‌: ‌土地确权固化权益 ‌ 通过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如何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需从​​法律完善、服务适老化、风险防范、社会协同​ ​四方面入手,重点解决赡养纠纷、金融诈骗、监护缺失等突出问题,通过政策引导与全民参与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法律保障​ ​是核心基础。《民法典 》明确居住权、遗嘱形式多样化等规定,确保老年人财产和人身权益;最新发布的《关于建立健全维护老年人法权益工作机制的指导意见》强化多部门协同,为涉老案件提供司法绿色通道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如何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

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基石。以下是几种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1. 法律途径 依法** :通过法律手段是最直接、最权威的方式。例如,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法》保护自身权益,消费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进行**。 法律援助 :如经济困难,可申请法律援助,由国家提供免费的法律咨询、代理等服务。 2. 行政复议与诉讼 行政复议 :针对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

2025-05-18 建筑工程考试
查看更多
首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