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给员工交最低档社保是违法的。以下是详细说明及相关法律依据:
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险中心函【2006】60号),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基数应依据职工的实际工资水平确定,而非最低标准。具体规定如下:
- 缴费基数:以职工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或个人上月工资)为依据。
- 上下限范围:缴费基数不得低于当地平均工资的60%,也不得高于当地平均工资的300%。
2. 违法性分析
- 实际工资与最低缴费基数的差异:如果用人单位仅按照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社保,而非依据员工的实际工资,则属于违法行为。例如,北京2023年的最低缴费基数为5869元,但若员工的实际工资远高于此数额,仍按最低基数缴纳,则明显违法。
- 最低工资标准与社保缴费基数的区别:最低工资标准是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而社保缴费基数则与实际工资挂钩,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最低工资标准作为社保缴费基数。
3. 实际案例与后果
- 案例:某公司劳动合同中约定员工工资按最低工资标准执行,但实际工资远高于此。员工通过劳动仲裁主张实际工资标准,法院最终支持了员工的诉求,并要求公司补足社保差额。
- 法律后果:用人单位未依法足额缴纳社保,将面临以下责任:
- 责令补缴:相关部门可要求用人单位补足未缴纳的社保费用。
- 行政处罚:包括罚款等。
- 劳动仲裁与诉讼:员工可提起仲裁或诉讼,要求补缴差额并赔偿相关损失。
4. 建议与**途径
- 核实实际工资:员工应核实自己的实际工资水平,确认是否低于社保缴费基数下限。
- 申请社保稽核:如发现用人单位未依法缴纳社保,可向当地社保稽核部门举报。
- 提起劳动仲裁:员工可向劳动仲裁机构申请仲裁,要求用人单位补足差额并支付赔偿。
5. 总结
公司仅按最低标准缴纳社保明显违法,这不仅侵害了员工的合法权益,还可能导致员工在未来面临社保待遇不足等问题。员工应积极维护自身权益,通过合法途径要求用人单位依法缴纳社保。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和《关于规范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有关问题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