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拆迁户数量较多,且近年来因城市更新和重点片区开发持续增加。关键数据显示,仅2024-2025年,锦江区生物制品研究所家属院涉及1680户,高新区中和街道拆迁超5700户,天府新区正兴街道等片区改造涉及1786户,成华区、金牛区等核心区域也有大规模拆迁计划。拆迁规模与赔偿标准成为关注焦点,部分区域住宅赔偿达2.1万/㎡,商铺最高5万/㎡。
-
核心区域拆迁密集
锦江区、高新区、成华区等核心区域拆迁项目集中。例如,锦江区生物制品研究所片区总投资78亿元,涉及1680户;高新区中和街道56个小区、5717户纳入改造,招标金额超6000万元。成华区联合四组、崔家店等片区改造因“金色中环”规划加速推进。 -
政策驱动与赔偿差异
成都2024年修订的《征地补偿安置办法》明确“住房安置面积不低于35平方米/人”,但赔偿标准因区域和用途差异显著。例如,中和街道住宅货币化安置约2.1万/㎡,商铺达5万/㎡;而天府新区部分片区最高赔偿3.7万/㎡。 -
拆迁户的争议与选择
部分老旧小区因居民反对或协议未达100%导致项目停滞,如联合四组部分业主拒签。拆迁户面临货币补偿与产权调换的选择,安置房房源紧张(如成华区新山二期仅30套现房)。 -
城市更新与区域价值重估
拆迁推动区域价值提升,如生物制品研究所家属院房价两年涨74%,中和街道因金融城三期辐射地价上涨。但烟火气流失、过渡期安置等问题也引发讨论。
总结:成都拆迁户数量庞大且分布广泛,未来随着“城中村改造”政策深化,拆迁规模可能进一步扩大。建议关注官方征收公告,理性评估补偿方案与区域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