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期成真
自证陷阱(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心理学中指个体预期或信念影响行为,最终使预期成为现实的心理现象。以下是关键要点:
-
核心定义
个体基于某种信念或预期,通过行为或解释方式使该预期得以实现。例如,认为“我不擅长数学”可能导致考试表现更差,形成恶性循环。
-
心理机制
-
认知失调 :为减少内心矛盾,倾向于寻找支持信念的证据,过滤矛盾信息,强化原有判断。
-
过度概括 :将个别事件泛化为普遍结论,导致片面认知。
-
-
典型表现
-
面对质疑时过度解释或辩护,反而加深误解(如“被关精神病院需证明正常”)。
-
固执己见,忽视客观事实与对方感受,引发人际冲突。
-
-
应用场景
-
职场 :被无端指责时列举工作成果,反而被贴上“防御型”标签。
-
人际关系 :过度关注自我证明,导致关系紧张。
-
-
避免策略
-
保持开放心态,客观评估信息,避免单一视角。
-
采用“反问法”:如“如果我是对方,会如何理解我的行为?”。
-
总结 :自证陷阱源于认知偏差,需通过增强自我觉察、多角度思考等方式规避,以减少认知失调和人际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