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1次被开除通常不合法,员工仍有权获得工资。但具体情况需视公司规章制度、迟到是否违反合同约定以及是否造成实际损失而定。以下是详细说明:
1. 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 严重违反用人单位规章制度;
- 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 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等。
迟到1次通常不属于严重违纪,不足以构成解除劳动合同的合法理由。
2. 规章制度合理性
即使公司规章制度规定迟到1次可开除,该规定也可能因不合理而被认定为无效。例如:
- 迟到30分钟视为半天旷工的规定被认为不合理,因为用人单位无权随意扩大迟到行为的后果。
- 如果公司未明确告知规章制度或未进行提示、处罚,仅因迟到1次开除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
3. 实际损失与赔偿
即使员工因迟到被开除,其仍可主张正常工作时间的工资。但如果公司能够证明迟到行为给单位造成了实际损失,则可扣减相应时间的工资。
4. 案例参考
- 王某案:程序员王某因一年内迟到98次被开除,但法院认定公司未明确告知考勤制度,属违法解除,需支付赔偿金及未休年假工资。
- 迟到扣款案:某公司因迟到一次扣500元工资被认定违法,员工有权要求补足工资差额。
总结
迟到1次被开除通常不合法,员工有权获得工资。公司应确保规章制度合理,并尽到管理责任。如遇类似情况,建议员工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必要时可申请劳动仲裁或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