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可以称为中国画,二者本质是同一概念的不同称呼,都代表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绘画形式,融合了独特的工具材料、技法、审美和文化内涵。
国画和中国画本质上指同一类绘画艺术。其核心特点包括以毛笔、墨、宣纸等为工具,依赖水与墨的调配呈现黑、白、灰层次变化,形成“墨韵”效果。技法上涵盖中锋、侧锋、破墨、泼墨等,注重线条表现力,如“骨法用笔”,追求“以形写神”。传统题材分为人物、山水、花鸟三类,现代则拓展至抽象、实验性创作,甚至融入装置艺术。从历史脉络看,唐代王维奠定水墨基础,五代至宋元逐步完善山水画体系,明清文人画强调主观意境,近现代受西方影响衍生出融合性风格,如徐悲鸿的中西结合探索。
“中国画”是国际化传播中的通用称谓,突出其民族文化标识;“国画”则更强调本土艺术体系归属。二者均体现以线造形、散点透视、留白构图等独特美学原则,与西方绘画的写实主义形成对比。无论是工笔重彩的细腻绚丽,还是写意水墨的简练空灵,均承载着中国哲学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现代中国画持续吸收新材料与技术,在保持传统“笔墨”精髓的探索跨媒介表达,形成开放包容的艺术生态。